【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正值壯年林先生,始終維持運動習慣、保持良好體態,不料癌症還是找上門,發現罹患晚期攝護腺癌時,正值大女兒準備出嫁。歷經「治療全餐」後,前年父親節,醫師邀他加入新藥臨床試驗。這份父親節禮物,不僅讓他成功延續生命,也陪伴家人度過許多重要的人生經歷。
六十六歲的林光亮,從事機場接駁工作,相當重視「門面」,從年輕至今維持良好體態,每天到碧潭晨泳,全年無休。自認身體健康的他,即便工作繁忙,頻尿僅以成藥打發,服藥兩年出現血尿,以為藥物副作用,八年前確診攝護腺癌,已是淋巴轉移。
三軍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查岱龍表示,攝護腺癌每年新增五千多案例,其中有三至四成發現時已是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即每年新增約兩千多位攝護腺癌晚期病人,相較於歐美國家約一成,高出許多。
台北榮總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新藥、新治療讓更多晚期病人,尤其是平均年齡偏高的攝護腺癌病人,可「與癌症和平共處」。
愈來愈多人認同癌症等同慢性病,定期追蹤、穩定治療服藥,仍可維持生活品質。口服雄性激素接受體訊息傳遞抑制劑,近日健保有條件給付,可提供攝護腺癌晚期病人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