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在閱讀裡找到存活的力量

文/果子離 |2016.09.11
1723觀看次
字級
《散步在傳奇裡》,群星文化出版
書中自有黃金屋;許多人喜歡逛書店買書,從閱讀中獲得精神食糧。圖/林伯東

文/果子離

且不管「開卷有益」或「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爭議,且不問「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兩者孰輕孰重,總有這麼些小故事,揭示閱讀之所以迷人;總有這麼些人,在顛沛流離,在困頓無措的時刻,寄託於閱讀,安身於文學,在文學作品裡找到存活的力量。

上海作家趙麗宏說他文革時期下鄉,在上海附近的農村勞動,哈書哈得要命。農民們為了幫他,把家中能夠找到的書,全都送來給他。從《紅樓夢》、《福爾摩斯探案》、《臥虎藏龍》到黃色小說都有。最特別的,是個寒冷冬夜,一位八十幾歲老太太,走了好長的路送來一個布包就走了。打開來看,布包裡是一本書,外皮磨損破舊,補上新皮,復見累累折痕,那是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曆書。老太太顯然不識字,一心想送書來,但家中哪來什麼書?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有字的東西,就送來了。這故事笑中帶淚,算是有趣的事,雖然故事背景辛酸無比。

齊邦媛在《巨流河》中談到雪萊,「在人生每個幾近淹沒志氣的階段,靠記憶中的期許,背幾行雪萊熱情奔放的詩,可以拾回一些自信。」而濟慈,「他的詩與我似是人間困苦相依,維繫了我對美好人生的憧憬。」《一生中的一天》也有文寫道,齊邦媛車禍住院時,疼痛難熬,以默誦英詩保持心智清醒,最常背的詩是華茲華斯的「彼時,昏睡遮蔽了我的靈智」。

文學養成訓練,足以使一個人強化信念、產生力量,我不禁想,如果我遭逢橫逆,有誰的詩句,或者什麼書籍,可以讓我在病奄奄時,於腦海裡不斷吟誦,勇敢走過黑暗?好像沒有。所以我得堅強地活下來,不能倒下,我的閱讀縱深還不足以支撐我逆來順受。

想起知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學者葉嘉瑩,在《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一書中,敘述一生遭逢三次巨變,都以詩的教學與創作度過悽愴歲月。

抗戰時期,葉嘉瑩考上大學那年喪母,父親音訊不明,她孤苦無依,賦詩多首,排解傷痛。國共內戰期間來台,夫妻以「匪諜」之罪名被捕、被抄家,無枝可棲,如驚弓之鳥,〈轉蓬〉詩謂:「已歎身無託,翻驚禍有門。」後來定居加拿大,期間愛女車禍身亡,葉嘉瑩閉關數十天,賦〈哭女詩〉十首,情感暫得抒發,悲痛卻難以超脫,直到赴天津教書,備課,日日浸淫於詩詞中,心情才逐漸平復。這些小故事讓人更想好好讀書,尤其是詩,不論現代或古體都好,一字一字慢慢咀嚼,定下心來閱讀,那是紙頁之間,靜止沉潛,屬於讀者和作者的文字默契。

文學不是用來用的

文學的力量,說大很大,說小很小,文學既有用又無用。

連「讀書有什麼用?」這問題都會出現,就不用說文學書了。

如果是實用取向或科學新知的書,大概不會有人問閱讀要做什麼?在書裡我們獲得理財技巧、烹調方法,懂得了天文學、醫藥學,或歷史、地理等人文知識。書以知識載體的功能讓我們獲益良多,這些都是有用的,然則文學呢?(美術、音樂等藝術也一樣。)會不會、知不知,有差別嗎?用在哪裡?

沒用。然而,文學不是用來用的。文學不是為知識傳播而存在的,它訴諸情感,照顧的是知性之外關於靈魂、精神、性情等層面,讓你感同身受,在閱讀中產生同理心、同情心。從實用價值來看,它無用,一如公園綠地,用來蓋停車場不是很實在嗎?一如海灘、濕地,用來蓋飯店、石化廠,促進經濟繁榮不好嗎?一如石虎、白海豚的迴游路線或棲息地,保留著對人類有什麼用呢?

無用也好,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也好,重點不是用不用,而是必須如此。一座城市、一個社會,不是完全憑靠物質構成的。其中原因,老生常談,不多說了。且回到文學書籍閱讀這個主題。閱讀文學有用嗎?說不定有害呢。夏爾.丹齊格在《為什麼讀書?》裡提到,為了學習而讀書,是「分外令人質疑的動機,至少在涉及虛構文學時」。意思是,企圖從虛構的文學,譬如小說這種不以教學為目的的書裡學到些知識,並不恰當,吸收到的說不定是偏見,是修飾過的、誇張化的事實。

讀文學作品不能汲取知識,而情感、精神什麼的能當飯吃嗎?不能。所以時常有人用嗤之以鼻的口吻散播文學無用論,而念文學的人,就淪為沒用的人。此觀點之偏頗固然不值得一駁,但與此相反的,過度膨脹的文學至上論,也不足取。

以文學為本位,把書等於文學作品,抱持這類唯文學論,就會看不起文學之外其他學科,彷彿其他主題的書籍不算書。例如,到書店買李白詩集不到,則撰文痛罵書店之無文化,民眾人文精神之淪喪;例如在書店看到非文學或通俗文學書擺滿新書平台,也氣到跳腳,怪網路、手機害大家無法靜下心來讀文學作品。種種光怪陸離的論點,散布在文學副刊,憂心可解,但與胡亂發言的名嘴、政客何異?

閱讀是好事,但不是仙丹良藥,服下就能得到明顯效果。夏爾.丹齊格說,閱讀不會改變我們——讀了一流的文學作品,壞蛋依然是壞蛋,只不過從沒有教養的壞蛋,變成有文學素養的壞蛋,「反之,好人不會因為讀了一本壞書就變成壞人。」

閱讀有潛移默化之功,但怎麼移怎麼化,還在一定範圍之內,不會單單因為閱讀,逆子變成孝子,殺手變成牧師。近幾年有些人聲嘶力竭地呼籲搶救國文,要增加中學國文科時數,要恢復《論語》、《孟子》為必讀,用心良苦,但可能心急,什麼話什麼理由都出來了,有的痛罵年輕人一無是處,因為文言文讀得太少;有的把校園霸凌歸咎於古書未多念,有的說多讀古文就會孝順,人生就會有目標。胡言亂語到後來,不禁令人懷疑,如果多讀文言文結果變成像他們一樣,這樣好嗎?他們應該把毛澤東抬出來當代言人。此公勤讀文言文,尤其二十四史,眉批圈圈點點,讀書之精之勤,十分嚇人,然後呢?


作者簡介
果子離
深居簡出,專事寫作十餘年,著有《一座孤讀的島嶼》(遠流)以及與米果等人合著《五年級同學會》(圓神),是不可救藥的閱讀主義者,認為書中有一條幽徑,通往未知的武陵桃源或海底龍宮,數十年流連忘返,因而保留了書人本色。


(摘自《散步在傳奇裡》,群星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