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以研究物質高壓狀況著稱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毛河光,最近連獲三項國際大獎,其中他和研究夥伴赫姆利(Rus Hemley)合得的巴仁獎還包括獎金一百萬瑞士法朗(約合兩千五百萬元台幣);另兩項大獎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和美國礦物學會羅勃林獎,他也是第一個得這兩個獎的華人。
六十三歲的毛河光目前是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研究員,他最有名的成就,是建立「探測物質在超高壓力下性質變化」的研究方法,並使用這套方法,分析許多物質在不同高壓下的各種變化。
毛河光可以做到三百萬大氣壓的壓力(地表為一大氣壓,一百公尺深海處為十一大氣壓),相當於地下五千公里深處(地球半徑約六千四百公里)的壓力,這麼大的壓力可以把各種物質(包括氣體)都壓成固體;他並發現不能導電的非金屬硫,加壓後會變成金屬,再加壓會成為無電阻的超導體。
毛河光的許多研究都是和其他領域專家合作,例如他可對受測物質施以地震波,模擬不同深處物質遇到地震時的變化,發展地震相關理論;這還與他的老本行地球物理有關,他最近更跨入能源及生命科學領域。
毛河光一九四一年出生在上海,七歲時舉家遷台。台大地質系畢業後到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攻讀地球物理,拿到博士學位;最後進入著名的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工作至今。
毛河光幼時多病,曾染上肺結核休學在家養病好幾年。當時剛好有新藥問世,救了他一命,母親在這段期間,教他看了許多古典小說,因此毛河光也養成喜歡閱讀文史書籍的習慣。
尊重三個女兒志向的毛河光,看到小女兒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材料系顯然沒有興趣,要女兒試著了解他的研究,沒想到女兒真的一頭栽入,還有了不錯的研究成果,因而和他成了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