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貴人相助,有利也有弊。如果貴人倒台、身敗名裂,那麼你作為他的黨羽,也要小心受到牽連,影響仕途、財運或名譽。
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實幹,但有人一輩子實幹也未必成功。這大約是缺少「貴人」相助。
「貴人」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許是令掌權人物崇敬的人。這樣的人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在那個圈子裡「名頭」響,說話管用。讓貴人扶上一把,有時可以省很多力。
李鴻章早年屢試不第,「書劍飄零舊酒徒」,他一度鬱悶失意,然而一八五九年他卻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從一個潦倒失意客一躍而成為湘系首腦曾國藩的幕賓,從此他的宦海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
李鴻章拜訪曾國藩,牽線搭橋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國藩的心腹,當時隨曾國藩在安徽圍剿太平軍。有了這層關係,曾國藩把李鴻章留在幕府,「初掌書記,繼司批稿奏稿。」
李鴻章素有才氣,善於握管行文,無論批閱公文、起草書牘、奏摺都甚為得體,深受曾的賞識。
有一次曾國藩想要彈劾安徽巡撫翁同書,因為他在處理江北練首苗沛霖事件中決定不當,後來定遠失守時又棄城逃跑,未盡封疆大吏守土之責。
曾國藩憤而彈劾,指示一個幕僚擬稿,總是擬不好,親自擬稿也還是擬不妥當,覺得無法說服皇帝。因為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師,弟弟是狀元翁同龢。
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正是「聖眷」正隆的時候,而且翁門弟子布滿朝野。怎樣措辭才能讓皇帝下決心破除情面、依法嚴辦,又能使朝中大臣無法利用皇帝對翁氏的好感來說情呢?真是大費躊躇。
最後,這個稿子由李鴻章來擬。奏稿寫完後,不但文意極其地周密,而且有一段剛正的警句,說:「臣職分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這一寫,不但皇帝無法徇情,朝中大臣也無法袒護了。曾國藩不禁擊節讚賞,就此入奏,朝廷將翁同書革職,發配新疆。
通過這件事,曾國藩更覺李鴻章此才可用。
有人曾在很多公司中做過統計,發現百分之九十的中、高層領導,有被貴人提拔的經歷;百分之八十的總經理,要得貴人賞識才能坐上寶座;自行創業成功的老板,百分之一百受恩於貴人。
職場中人的「貴人」,也許就是此人的師傅、教練、頂頭上司。不論在什麼行業,把年輕人「扶上馬再送一程」向來是傳統,這種情況在體育界、演藝界、政界更是如此。沒有背景來頭,沒有靠山撐腰,不是名門之後,憑自己嶄露頭角,誰認識你是誰啊?
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個人一無所長,是很難得到貴人賞識的。即使僥倖獲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著看笑話。貴人也會比較謹慎,選擇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擺著往自己臉上抹黑嗎?「相馬相出一個癩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諷刺。
「伯樂相馬」,同時,「良禽擇木」,所以雙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誠相待,投桃報李。
受貴人相助,有利也有弊。因為有些貴人提攜新人,是出於愛才、出於公心。
但也有人是有私心的,為了培養班底,增強自己的實力,如果貴人倒台,身敗名裂,你作為他的黨羽,也要小心受到牽連,影響仕途、財運或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