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最近發現糖友為了當「寶可夢大師」,開始出門運動。
圖/鄧桂芬
【本報綜合報導】瘋玩寶可夢,到底好不好?桃園一名三十歲男性糖友因經常外食又不愛運動,糖化血色素經常超過標準。自從迷上「寶可夢」,每天下班就是到公園抓寶,持續一個月下來,瘦了四公斤,糖化血色素也降到糖友標準百分之七以下,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壢天晟醫院營養師潘璿凱表示,意外減重讓男子更願意配合按時服藥,並積極飲食控制,目前血糖穩定許多。
雲林虎尾台全診所副院長黃峻偉指出,多數糖友缺乏「出門走走」的動機,最近發現糖友為了當「寶可夢大師」,開始有動力出門。利用這一點,黃峻偉整理出虎尾市區寶可夢地標,介紹抓寶的最佳地點,更鼓勵病人利用遊戲的計步功能,自我挑戰每天走五公里,培養運動習慣。
美國佛州某健康與復健中心,把寶可夢遊戲結合復健,教導老年病患抓寶,現在老人家為了當「訓練師」每天報到,還拖著復健師一起出門抓寶,讓復健變成好玩的事。
不過,台北一名女性糖友為了「孵蛋」孵出寶可夢,穿夾腳拖走了二公里,雙腳磨破長水泡而不自知。黃峻偉解釋,糖尿病會引起神經病變,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難感受到四肢末端傷口的疼痛。
苗栗一位黃姓女大生,因天天瘋玩寶可夢數小時,一周後她感覺頭痛、脖子僵硬無法隨意轉頭,還有手指麻痺及背部肌肉隆起,到醫院診斷她姿勢不良造成頸椎壓力,安排頸椎牽引及運動治療,才讓黃姓女大生逐漸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