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執筆人:朱雲鵬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許多人說,儒釋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髓,而且是原來台灣在華人社會中的強項。但是,展望未來,台灣所擁有的這些傳統寶藏,可能漸漸要失傳或者變質。中國大陸最近幾年大力推動中華文化教育,台灣則將進一步降低中華文化授課時數,兩岸一消一長,形成強烈對比。
日本從德川幕府時代起,就重視儒學教育,期間雖經過明治維新時代的短暫波折,後來成為日本道德教育的主流。日本重視漢文的學習,在大考考日文科時同時要考漢文。
據報導,近幾年東京大學還在考試中,問及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與晏嬰所談的治國之道。有人擔心,台灣未來不但無法繼續成為中華文化的寶地,反而可能會在儒學的教育和研究方面,落後於中國大陸和日本。
儒、釋、道給人不同方向的啟示,但基本上,講的都是為人之道。這個道,涵蓋了生命價值、人生方向、待人處事,以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學習過這些道理,和沒有學習過的人相比,就像是一個人看到了寶藏,另外一個人路過寶藏而不知其然。
不過,在實際的社會上,路過而不知寶藏的狀況愈來愈盛行,主要因為這個路上的引誘太多了。以前曾經有個故事,就是某個古代君王發現了兩座荒廢的廟宇,想要把它們恢復成可以參拜的道場;分別委託了一個工匠團隊和一個僧侶團隊各負責整修一間。數個月過去了,工匠團隊所整修的廟塗了新漆、上了新色,就像新建的一樣。僧侶團隊沒有做任何增添,只是把原先的廟打掃得非常乾淨,木頭都露出原來的光亮色澤。在當今的社會,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廣告、包裝、引誘太多,年輕人、年長人都看不到原貌了。
但是中華文化太寶貴了,任其荒蕪實在可惜,是暴殄天物。有心之士應當用創新的觀點,把中華文化用現在年輕人容易接觸的方法,重新展現在他們的面前。已故的企業家溫世仁,曾經成立工作室,把古代一些典籍像論語、孟子、老子和孫子等,用漫畫的方式表達出來,獲得一定的成績。這樣的努力,應當有人接續。
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經把佛陀的故事畫成漫畫,近年來還改編為動畫電影,第一部名為《佛陀:美麗的紅色沙漠》,後來出了第二部《無盡的旅程》,甚為感人。佛教的故事可以如此,儒家的歷史,中國古代的歷史,道家的歷史,道教的故事,何嘗不可以做如此的呈現?
希望能夠很快地看到有識之士,願意支持或主辦這樣的新創構想。
可以從舉行比賽開始,進而選擇優良作品,像商業一樣推廣,打入年輕人的心。年輕人接觸到這些故事,一旦開始產生興趣,深入探索,那就進入智慧的殿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