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古德說:「人不通古今,馬牛如襟裾。」就算今人有看不懂、讀不通等一大堆理由而不看傳達古人智慧的經典文字;但至少也要能學習借鏡前人的經驗或研究成果,及相關領域雜誌刊載前輩所提供的職場哲理、成功關鍵等良言,從貼近日常生活中的處境去反省,自也能達到「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的成效。不需凡事親身體驗,也可以從別人的敘述、聖典的記載,再重新反省過去認知經驗是否還有修正的餘地。就連現代人的飲食起居習慣,都有思考修正的必要性。因此,各機關、學校、企業,乃至於宗教團體,也都傾力推動人文教育、健康身心的活動。不只是鼓勵大家要讀書,更要懂得選好書來讀,以淨化或降伏平常易嫉妒、多疑、憂懼等的心識活動。適切的運動處方、休閒活動,有助於身體健康,以因應未來老年化社會的需求,就像日常飲食一樣是不可缺的。
在未來的預防醫學裏,就像古人所說的「上工治未病」。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與其是抱怨「計劃來不及變化」;不如學習「面對苦痛是良師,堅持超越是益友。」的精神,破除一個感官知覺積聚而成自我的感覺,才會有不斷提昇自我離苦得樂的生活技能。就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說一句話、做一個動作等都不該粗魯莽撞,而應和顏悅色地表達清楚。想要溝通,就要能讓他人歡喜接受,故佛典說:「和顏愛語,其心歡喜,示如實義,令得悟解。」千萬別為了無法溝通而與世隔絕,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