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不是因為得到多,而是計較少」,這句話用在「明華園」當家花旦孫翠鳳身上,再貼切不過!身處放大鏡下的演藝圈,所有的風風雨雨,她都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求取人生的平安、平靜與平衡。
培養慈悲心
三度為「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擔任代言人,五月十日將在世貿二館風采重現,回憶起前兩年的萬人鑽動的那大陣仗,她興奮了起來:「義賣超有成就感的,熱情的吆喝,台下會回應。」一顆放在陶磁盤上的鳳梨釋迦,從五千元被喊到九千九百元,一罐有機烏龍茶葉也以八千元成交,魅力比偶像天王還大,孫翠鳳幽了自己默:「因為我是『偶像鼻祖』呀!」
「別看我個子嬌小,但在台上能演皇帝、演英雄,全都是拜吃素補出來的,只要吃得正確,吃素也能補!」她記得去年星雲大師在開幕活動的一席話---萬物都有生命,植物也有,不過植物摘食後可以再長,延續生命,吃素是一份心意,吃素是吃心,培養人的「慈悲心」。孫翠鳳聽得動心,即興清唱一段「素心素願」都馬調:「希望各位多食用,效果無窮在其中,要顧身體、要保養,吃素食、吃有機,金光強強滾,威力無窮。」她開玩笑說,再度受邀代言,表示前兩年自己創造的「業績」不錯。
說到吃素,是佛光山給了孫翠鳳一分因緣。
多年前,公婆相繼往生,她吃了四十九天素齋,之後有機會就會去佛光山吃菜齋,每周還會固定幾天專吃五穀雜糧,「那種清除身體不好物質的感覺非常舒服,現在全家都跟我一樣,一周至少一天只吃糙米和雜糧麵包。」若因演出在外不方便吃全素,但只要工作一結束,立刻向素餐館報到,「吃素能洗滌一身的疲憊、恢復我的能量」。
佛法中得力量
剛開始吃素時,明華園的團員大多舉反對牌,因為公演緊湊,幾乎是每三天就要演一次,而且全省奔波,需要大量體力。「但我吃素後,不但沒有體力不支的問題,反而身輕如燕,拍戲需要吊鋼絲,都能輕鬆完成,整個人感覺不但比以前更有活力,也更健康呢。」
熱中做公益,和佛光山的一段際遇有關。年輕時失去愛子、事業垮台,心情十分沮喪,甚至興起輕生的念頭,但她想到別人常說:「宗教可以給人力量」,就隻身前往佛光山尋求慰藉。
「我的個性非常羞澀,在佛光山掛單的這兩天,沒有跟任何一位師父說話,而是到每個佛殿默默觀察朝拜的人,我發現他們的神情都很祥和,十分羨慕。看到師父們在做早、晚課,也很想參加,卻不知如何開口,只好在一旁靜靜欣賞這份寧靜與祥和,而就在那一瞬間,我立即喜歡上佛教,也喜歡上佛光山。」
在佛光山的那幾天,孫翠鳳一再沉思該如何走出生命瓶頸,不斷詢問菩薩能否跟她說說話,雖然菩薩未開口,卻在冥冥之中,安排了一些機緣。有一天早上,孫翠鳳看到一個傷心哭泣的女孩,安慰她,鼓勵她勇敢面對人生困境。
後來,這名女孩將淚拭乾,微笑地感謝她的開導,就在當下,孫翠鳳的心情有了撥雲見日般的明朗。「真不可思議!我自己的問題都未解決,怎還會有力量幫助他人,施與捨的快樂原來就是這樣。」
此後,每當情緒低落,佛法即撫慰了自己,她曾在佛光山的國際平安燈法會演出「獅子王」,「這是我第一次由小生轉花臉,挑戰性很大,必須表現得更頑強、張狂、目空一切,才能顯示文殊菩薩的慈悲智慧與用心良苦,所以我顛覆以往的小生演出,選擇用花臉來詮釋,很大的震撼。」
跨領域演出
回想青澀歲月,一個外省媳婦上台唱歌仔戲扮武旦,曾把舞台下的公公陳明吉嚇到,直接跟兒子陳勝福說:「那個人,叫她別唱比較好。」沒想到如今已成為國寶級歌仔戲代表人物。
「公婆其實從沒有要求我唱戲,只是我自己不想當個沒用的米蟲,於是開始學戲、演出。」回到明華園,孫翠鳳已經二十六歲,不僅起步比別人慢,年紀也比一般初學者年齡大上許多:「年紀大,學基本功容易受傷,還難以復原,現在身體就像是氣象台,那一條腿在痛,那個地方在酸,我都知道是那齣戲帶來的紀念品。」
她細數身上的傷:「我左腿不能坐太久,因為在大陸表演時,撞到了坐骨神經;也由於長期反串小生,每次都要端起肩膀,讓我的雙肩永遠都在酸痛。」脊椎、後腦勺以及身上多處的傷疤,這都是她在戲台上賣力演出所留下來的印記。
孫翠鳳的演出,總帶有一種說不出的氣質、特色,深深吸引著觀眾,她認為:「這是因為我有很多電視、電影、廣告、廣播等跨領域演出機會,讓我可以從中學習、吸收各種媒界的養分,進而展現出不同的表演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