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聽人間 難捨舊物

文/趙曉寧 |2016.08.16
1285觀看次
字級

文/趙曉寧

每次去國外旅遊,都會帶回來一些看似美麗,實際上卻根本用不著的東西。這些「戰利品」放久了,往往就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

像是去印度時買的項鍊、繡花包,蒙古帶回的小玩偶等等都屬這類,算一算,為數還真不少。

不僅是國外帶回來的東西,一些來自各方饋贈的禮物也有一樣的效果;一個皮夾、一堆碗盤或是一件擺設,剛收到時倒也歡喜過一陣子,放久了才發現,不是用不上,就是實在沒地方擱,最後只好把它往儲藏室裡堆,也不知哪年哪月才會重見天日。

自己買的或人家送的物件也就罷了,最讓人傷腦筋的就屬那些曾經使用,如今卻已經完全用不上的東西。譬如,一盞用過的檯燈、一台曾經伴你無數個夜晚的收錄音機;甚至一件二十年前原本非常喜愛的衣衫,這些已不再會使用的物件,要丟嗎?你想了又想,最後還是把它收了起來。於是,家裡又得多浪費一些儲藏空間。

更麻煩的是一些舊日的紀念品。 女兒收藏的明信片、書籤、信件,兒子老遠從美國寄回的小玩偶與一些用過的東西等等都是,想丟,都有些紀念性,不丟,又實在占地方。

除了這些,家裡數量最多的舊物當然還是非書莫屬。書房、臥室,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書架,書架上全是滿滿的書。除了一些工具書和新書外,有些書其實已經很久不曾謀面了。

怎麼辦呢?那天和朋友聊起,才發現他竟然比我更誇張;因為他不僅樓上有儲藏室,甚至還在外縣市租了間倉庫放他所有的「寶物」!

問他多久才去造訪儲藏屋,他的答案是「一年左右」。看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又改口說是「一到兩年」。

一、兩年去看一次,應該也只是去懷舊一下,頂多不過是稍做整理,我估計,數量不會因此減少,而且極有可能是再去多放一些。

這樣的收藏有意義嗎?年紀大一點,又該拿它們怎麼辦?兒女們可能對我的「寶物」用同樣眼光看待嗎?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該趁著年紀還不挺大,手腳也還靈活的時候趕緊整理出清呢?

想是這樣想,付諸於行動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原來,即便是不用的舊物,有了感情也如此難捨!(本專欄每周二見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