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這張繪畫前,我突然想到倫敦的國家肖像藝廊,那是我肖像創作最大的啟發根源。連續兩年去了倫敦,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國家肖像藝廊」,裡頭展示著英國不同時期、不同表現方式、不同社會階級的人物肖像,特展室中則展示每年舉辦「肖像大賞」的入選作品,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區。圖/徐丹語
文與圖/徐丹語
創作這張繪畫前,我突然想到倫敦的國家肖像藝廊,那是我肖像創作最大的啟發根源。連續兩年去了倫敦,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國家肖像藝廊」,裡頭展示著英國不同時期、不同表現方式、不同社會階級的人物肖像,特展室中則展示每年舉辦「肖像大賞」的入選作品,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區。
把「肖像」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單獨主題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你會突然開始觀察一張畫的所有細節,從臉上的細紋到衣著上的車線,最後又重複看了很多次畫中人物的神情及光影的變化,並挑了一張讓你充滿感觸的臉蛋。
觀賞著「肖像大賞」的每一幅作品,就如同走進藝術家的生活,這些畫中的主角都有自己真實的背景,當然我認為肖像本身就是貼近人們的,所以在這張圖中,我運用樸質的色彩、慷慨的神情、傳統的紋面在表現一位仁慈的女士,辛苦工作的她,帶上真誠的一顆心,觀照著所有她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