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立坐臥

文/星雲大師 |2016.08.08
2258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學佛行儀》裡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人生的「四威儀」不一定學佛的人要如此,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上,都應該要有此「四威儀」。

我們和人初次見面,但看他的氣質和行儀,大致就能知道他的素養與教育程度了。所謂「行儀」,就是指在行立坐臥上所表現的言語動作是否威儀有禮,行止進退之間是否得體有分。

當一個國家要派遣外交人員到其他國家當使臣,必先訓練他的外交禮儀,尤其行立坐臥之間,不可失去一國國民應有的教養。

一個家庭裡,父母從小就教育兒女,對人要有禮貌,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行立坐臥的規矩,這是做人最初應該學習的一門重要功課。進了學校,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識上的傳授,生活上的教育同等重要;所謂生活教育,就是在行立坐臥上應有的禮儀。

現代的青少年教育出現了問題,大都是因為不重視生活教育,例如走路沒有走路的樣子,甚至坐無坐相,站沒站樣,睡沒睡姿,所以就不像一個人的樣子。

在一般人家所豢養的動物,所謂好的貓狗都不會亂走亂睡,好的寵物也都能養成聽話的習慣,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沒有很好的行儀,怎麼能成為人呢?

然而我們現在的社會,經常看到要選中國小姐了,才知道要訓練她的禮儀;要選中國先生了,才懂得要他注意儀表。

其實,行立坐臥也不只是外表,所謂鸚鵡學叫,總不是人的聲音;猴子學樣,總不是人的樣子。行儀必須誠於衷,才能形於外;行立坐臥必須要從內心的心念、思想,發展到成為習慣,如此表現到行為的外相上來,才能合乎自然。所以,平常的人沒有把行立坐臥的威儀教養成為習慣,到了臨時,呆女婿去見丈母娘,總會露出馬腳的。

過去禪門裡,揚眉瞬目都有教育,吃飯睡覺都有佛法,因為久經修行的歷練,一舉手,一投足,都合乎美的威儀,所以衣食住行是佛法,行立坐臥是佛法。

理學家程頤曾在一次見了佛門排班過堂用齋的庠序隊伍後,大歎「三代威儀,盡在此中矣!」此即人間的佛教、生活的佛法,從行立坐臥間,即可嗅到它的芬芳,感受到它的美妙。因此,懂得佛法的人,行立坐臥間,無一不是修行。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第八十八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