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確實很累,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能活力充沛的打高爾夫,卻被認為老到不能坐辦公室?
上班確實很累,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能活力充沛的打高爾夫,卻被認為老到不能坐辦公室?
這些年來,許多美國人都在身體還很健壯時就退休,考量到社會安全金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財源日益緊張,部分經濟學家與政治人物正在考慮為美國政策開闢新路:既然國內有這麼多身體健康的高齡人口,調高法定退休年齡上限是否合理?
最有力的例證是,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的報告顯示,多數美國人其實健康得足以工作到比退休年齡還久。
卑詩省大學(UBC)的穆立根和衛斯里學院(Wellesley College)的寇爾發現,55歲以上族群的健康狀況隨年事漸高而緩緩下滑,但就業比率卻大幅銳減,無論男女皆然,如上表所示。然而,即便是年齡介於70歲至74歲間的族群,都有許多人健康到足以繼續工作。這意味著健康因素並非人們退休的主要原因。
另據哈佛大學教授克特勒和3位學者的研究,65歲以上老年人的平均預期剩餘壽命在1992年至2008年之間提高了1.8年,以這麼短的時間而言,是相當可觀的增幅。
事實上,現在的老年人已比1980與1990年代的老年人工作得更久,波士頓大學退休研究中心學者孟尼爾(Alicia Munnel)指出此現象背後有幾大原因。首先,退休年齡逐漸延後—過去平均為66歲,現在提高到67歲。再來,401K退休金制度不足以吸引人們在特定年齡退休。當然,老年人健康狀況較以往為佳、工作所需勞力密度低,也是關鍵原因。
學者指出,65歲以上的員工正以歷來最快的數量成長,若以比率來看,居1960年代以來最高,且當年還沒有減輕老年人財務負擔的聯邦醫療保險。
若經濟與社會安全體系需要,多數人其實都有工作得更久的潛力。左下左表顯示,年過傳統退休年齡仍在職者的比率目前雖為近幾十年來最高,但其實低於1940年代與1950年代。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的統計,65歲以上長者的預期剩餘壽命比以往長得多,從1950年代的14年提高至2010年的19年。在人生結束前享福幾十年,是相當新穎的觀念,也將對經濟帶來沉重負擔。這也是為什麼找到合理方式提高在職年齡,現在已是優先要務。
當然,故事還沒就此結束。最大的問題在於,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對教育程度低族群的衝擊將遠高於教育程度高者。左下右表所示,教育程度有限的勞工,年齡介於70歲至74歲間仍在職的可能性遠低於教育程度高者。因此,善用長者勞動力之際,也必須照顧到真的已不勝工作負荷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