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是佛教徒嚮往朝聖之處,縱然正覺大塔旁的菩提樹,非當時佛世時的那一棵,仍不減佛子對佛陀的思念,飄落的菩提葉,都會珍惜收藏。
每每聽聞朝聖者的旅途分享,讓我對印度有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陌生於常誤點的火車、車與牛搶道、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的場景,這或許是一種不可思議,對於生活在交通便利都市的我,感受不到六、七小時還等不到車,在台北,公車晚到一分鐘都會顯示在看板上,不用苦候。
熟悉來自課誦的《阿彌陀經》、《金剛經》。佛陀說法處──祇樹給孤獨園,那是在恆河北方,因須達長者的請法,由十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所監工建造的,從此與南方王舍城附近的竹林精舍,成為佛陀常駐足處。
到印度朝聖的人,行至此處,不免誦一部經,感受佛陀大演法音。
古今交錯的印象縈繞著,我對客居印度的友人說,「你每天都走在佛陀所走過的路上」。他說,要行佛所行,這句話才有意義,否則住在佛陀成道地也沒多大意義。心形的菩提樹葉甚為特別,拾起一片菩提葉,提起一念菩提心,學佛者,不忘我們每天都要走在佛陀走過的路上。(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