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今年首度以國家隊資格參加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奪下一銀牌、二優選獎佳績,今年十四歲、目前就讀新埔國中的鄭安騏更創下今年大會最年輕參賽、獲獎者紀錄。
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是全世界高中生的十二項國際學科競賽之一,從二○○三年起每年在不同國家輪流舉辦,比賽並非測驗對「語言學」知識的熟悉,而是要融合語言的認知與邏輯思考能力來解題,考驗推理與歸納能力,進而找出語言規則和線索。
台灣去年被正式認可參賽國家資格,由學生以個人名義參賽,獲得一面銅牌,今年由台大語言所教授謝舒凱和台灣語言學學會理事長何德華,帶領八名學生組成國家隊參賽,最後建中學生黃申昌獲得銀牌,政大附中學生呂秉哲和新埔國中學生鄭安騏得到優選獎。
鄭安騏表示,他從小就喜歡看外語相關節目,加上媽媽是英語教師,為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媽媽常用英語和他對話,也啟發他對語言的興趣。為了跟更多人溝通,他還上網自學使用人口眾多的西班牙文。這次比賽前,他將考古題都做過一次,不過實際作答時看到不會的問題還是會緊張。
競賽培育計畫總召集人、台大語言所教授謝舒凱說,未來的人才培育勢必走向跨學門、跨知識領域的方向,語言學正好整合人文社會與邏輯資訊處理領域,各國都積極砸重金搶攻及培養相關人才,但台灣對此領域相對陌生,盼台灣教育單位能更重視語言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