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影布複印文物 無私廣結緣

李祖翔 |2016.08.02
3408觀看次
字級
複印明朝註解的心經,是蔡璧玉研發宣影布後第一次運用在宗教文物上。圖/記者楊祖宏
透過宣影布製作的文創品。圖/記者楊祖宏
能複印、模擬真跡的宣影布誕生後,為藝術宗教界帶來喜訊。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楊祖宏

勝宏實業副董座蔡璧玉多年學佛,不吝布施,常以虧本買賣與僧眾結緣,反倒獲得無數「珍寶」,縱然事業、家庭各有成就、圓滿,但她自詡小人物,在人生路上保有一貫謙卑。

蔡璧玉所以無私付出、廣結善緣,是從小對「真理」感到困惑的緣故,她一面探索,一面嘗試實踐自己的體會,雖然上大學後接觸各種法門、流連佛教各大山頭,卻始終沒有觸碰到心中那個點,少了一分踏實。十二年前,好友接引她皈依佛光山,視野才豁然開朗,解開謎團。

發心承擔 開啟諸多因緣

二○○四年是她人生的一個轉捩點,當時她與公司團隊正帶起一股新革命,將不織布引入美學藝術產業群,研發運用奈米加工技術的「宣影布」,以非紙、非紡織品的綠色環保被印材為特色,彌補傳統弱點,讓被印材適用於各類印刷需求。

一位老師曾受邀到公司講解《心經》,閒談中得知老師為手上的「明朝《心經》原本」而愁,擔憂每拿出一次毀損程度就深一些,當下蔡璧玉忽然起了「讓我承擔」的念頭,即用宣影布複印,成品令人滿意,此外還費心思翻譯,那是宣影布首次運用在宗教文物上,也是她深入佛經的起始。

皈依佛光山後,蔡璧玉也發心做義工。一日,時任台北佛光緣美術館館長如常法師為如何透過藝文更有效的弘法所憂,法師拜訪她,走進勝宏實業,被宣影布打造的景觀吸引,驚呼:「我總算找到(寶)了!」蔡璧玉大方用宣影布協助製作文創燈及繪有菩薩聖像的掛軸,為護持佛教盡一已之力。

由宣影布製成的文創品,莊嚴中更見精緻,見者無不心動,甫一亮相即被全球道場請走,不過,佳評如潮,她卻放下大賺一筆的機會,堅持限量的可貴。不是蔡璧玉不願多賺一分錢,是她沒有居功,認為佛菩薩將「這樣的東西」交到她手上,一定有目的;文創品能獲得廣大回響,她相信是佛菩薩有意為之,才忽有靈感、神來一筆的造就,思來想去,最後領會是菩薩要她廣結善緣的指引,所以利潤於她,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不惜成本 滿足累世福分

接著有愈來愈多法師及在家眾喜歡由她助印的經書,從三、五本到三、四千本,只要有人想要,她就圓大家的願,虧本也要做,而她從來沒有「要虧好多錢」的想法,倒是起了「能奉獻是累世因緣及福分」的滿足感。

妙的是,在沒有行銷的前提下,她能複印宗教文物的消息不脛而走,有法國喇嘛遠渡重洋,帶來唐卡真跡請她幫忙印製,也有日本法師帶畫求助,今年初更接到一筆「無字天書」的案子,她大開眼界的說:「除了蓋章與引言有字句,其他就只是藍、白、紅等色接成的書卷。」其他如〈清明上河圖〉的複印也找她,世界各地古老細膩的真跡都到了她眼前,案主更同意讓公司留存一份,讓她多了許多「珍寶」。

在一來一往的協助過程中,蔡璧玉領會為後人留住珍貴歷史之美的重要,更加感謝佛菩薩的庇護和成為佛光人後出現的種種因緣。

善待員工 處處展現光明

隨著對佛理的精義體會愈來愈深刻,各種故事都能信手拈來,例如聽人提起多年只對《心經》有感,順口就分享囚住雜念等於囚住自己的「金鑰匙故事」,當即點醒對方過去沒有意識到的迷惘。

現在蔡璧玉也已明瞭當年追尋的真理,正是從未離身的佛心自性,內心一旦踏實,旁人都感受得到她的光明,她並自豪公司善待員工,堅持「一朝勝宏人,一生受照顧」原則,哪怕退休、離職,每年的感恩晚會都有人回來參加,如果生活遭遇困難,公司能酌情相助,就像佛光人的大家庭,所有員工都是家人,即使他們去了天涯海角都還是會相互關心、照顧心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