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都笑了 到處是You Bike揚起嘴角 李碧華 |2016.07.30 語音朗讀 14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立忠帶著學生踩踏城鄉,以一抹笑意對著路過風景,獻上最美的弧線。 圖/李立忠 李立忠踏上這隨身伴侶,沿途發現無盡的溫暖美妙。 圖/李立忠乘風而行,用線的觀念來串連點,再形成路環狀路線。 圖/李立忠 台灣人「瘋」單車,從二○○四年開始點燃火苗,歷經登山車蔚成風潮的嬰兒期、小折滿街跑的成長期到趨近成熟的公路車時期,並不侷限在車型及騎行方式,朝向深刻體驗在地文化與深入連結心靈層面,由簡單邁向深刻精緻的單車生活。 在萬華社區大學開設單車課程的李立忠觀察到台北街頭說,亮橙色單車帶著微笑標幟穿梭在車水馬龍中,濃郁的城市風格顯得幾分優雅。「這兩年,台北笑了,到處都是You Bike的微笑在街上揚起嘴角,從黑夜到白天,從市中心到郊區,從踩踏的腳步聲到閃爍的車燈,那一抹笑意對著路過風景,獻上最美的弧線。」 台北縣板橋第一台New Bike開辦以來,台灣的公共自行車漸漸深入城市生活,南北陸續開始建立Ubike租借點,在擁擠而繁華的城市地區,公共自行車租賃已成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沒有汙染、乾淨、無噪音、強而有力的機動性,無形中,城市形象自然往上提升。而對於觀光價值,更是另一種收穫。 許多人不禁問,「騎單車就騎單車,還要學什麼呢?」李立忠回答,從自我生活經營著手,認識自己家鄉,從心開始、從家出發,學習到細部的基礎認知、基本技術、練習,其中更加入單車攝影、筆記,強調分享及單車意外傷害處理,以豐富的元素發酵,釀出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單車校外教學。 李立忠說,台灣的腳踏車風潮大約六年前達到高峰,各類型活動與騎車方式如雨後春筍。大致上分為運動、休閒、通勤三大類,從入門到專業,由輕鬆到挑戰,無限的延展性造就單車騎乘方式多變,充分表現旅程與眾不同的樂趣。 「驅動單車踩踏的中心思想,有助於維持不間斷並且不至於疲乏的熱忱,最環保也最有延展性。」他說,騎單車最重要的課題便是建立一種與心連結的關念,才不致於像趕流行、追逐時尚,最後終將無聊而退出當初的熱衷。「回顧早期的溜冰、保齡球,一直到近年的馬拉松及單車運動,都逃不過逐漸衰退的命運。」如何快速進入單車世界,又保有無限熱忱,經常參加講座或是直接進修上課,無異是最好的方法。 李立忠常問學生,「還記得嗎?自己何時學會騎腳踏車,第一次騎上路時是什麼感覺?是春風拂面、烈日當頭,或是爸爸帶著你騎在鄉間的小路上。」這些泛黃的記憶被遺忘了多久?撿拾過往片段,構築未來記憶,在自家附近的小巷裡,不遠處的小溪邊,其實就能找到,「只是我們都一直把離我們最近的在地風景,放逐在心靈的遠處、時間的角落。」 清晨天明之際,李立忠早起牽著單車,騎向平時上下班熟到不能再熟的路上。冷清街頭上流露的,是一股不同於白天的感受。這幅情景令人訝異,一段短短地晨間之隔,自己生活的周圍竟會如此美麗而令人感動;下班了,拖著一天的疲憊,不妨騎上家後的山頂。「燦爛日落後的晚霞微光,出落著從早到晚的精華,原來,最美的暮色就在離家不遠的小山上。」 他再強調,騎腳踏車,可以從自己的身邊開始,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當不斷掠過眼前的景色,與心靈深處的記憶磨合,行程不論遠近、輕鬆、困難,都會是一趟充滿精彩過程的腳踏車之旅。「從心開始、從家出發,我引領來上課的同學,走進單車最深入的旅行世界。」李立忠充滿活力的說。 隨身裝備 隨車工具組 上路更安全 1. 安全帽:選購單車專用,質輕、散熱好、堅固、合乎頭型。調整四條帽帶,浮貼但不緊繃,約與下巴保持一指間距。 2. 車褲:材質為排汗透氣、緊身效果布料。有墊子加厚,可以減少因長時間騎乘,所產生的臀部不適與疼痛感。 3. 車衣:騎車的上衣,以透氣排汗效果好的衣料為主。 4. 手套:單車專用手套,手心部位加厚,可以吸收手把所傳上來的震動,材質有利於更牢固與手把結合。 5. 車鞋:附有卡式機構的單車專用鞋,可以與踏板結合,更穩固的踩住踏板,利於上坡時上拉動作。 6. 防風太陽眼鏡:夏天豔陽高照時,太陽眼鏡可減少眼晴對強光的敏感度,而且可以抵擋風砂吹進眼睛。 7. 相機:防水、操作方便及輕巧,在路況不熟的情況下,沿路拍下路程指示或地圖。 8. 手電筒:騎車在陌生的路途上,經常會遇到晨昏天暗時刻。隨身帶著一支手電筒以備不時之需。 9. 筆記本:隨身的小筆記本可以在路程中計算里程,而分配前進速度及找到大約身處何地。 10. 維修工具:多帶一條內胎,以防嚴重爆胎。隨車工具組,帶上路會更加安全。 注意路況 彎內側的踏板 位於高處以防 撞擊地面 取材單車一日小旅行 上坡技巧 ●重心往前,身體適當前傾,把重心移到單車前半部,因為上坡時,前輪有往上翹的趨勢。 ●盡量保持直線前進,任何一個轉向都會增加地面磨擦力。 ●利用道路外側。轉彎而上的路況,內側大多會比較陡,外側較緩。 下坡技巧 ●重心往後,下坡時把重心放在車子後側,增加後輪抓地力。臀部盡量往後坐,上半身挺直。 ●轉彎內側的踏板位於高處,以防撞擊地面,發生危險。也就是左彎時左腳在上,右彎時右腳在上。這時也可以利用慣性,把車身往內側壓底。 ●注意路邊的樹枝、散沙容易打滑摔車。 路線規畫小技巧 1. 以道路為主要項目,景點輔助為休息或補給點。 2. 用線的觀念,來串連點,再形成路環狀路線,去除走原路的枯燥感。 3. 多利用產業道路,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美。 4. 注意一些橋梯、登山步道、林道,串連不同路線。 5. 排出作息以外的時間,早上提早一個小時出門,或是黃昏後多停留一個小時,可能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景色。 前一篇文章 ATM遭駭危機 快馬加鞭成立資通安全處 下一篇文章 踩踏生活 少不了的隨身伴侶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於東方的諾貝爾獎限塑終極目標 貼近無痕生活暖化危機 每個人都擔心核廢料核四3 年封存到期該不該再重啟? 作者其他文章高雄市立美術館 彩繪原鄉感動狗 千旺幸福工藝層層堆積 追逐膠漆杯器傳說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狗名人與寵物的夢幻組合 ──什麼人養什麼狗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