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兒童村牙醫資源缺乏,北醫學生多借用教室義診,以桌子為診療床,替藏人孩童看牙齒。圖/鄭語謙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中共政府大舉入侵西藏後,十多萬名藏人跟隨達賴喇嘛流亡到印度,印度政府撥地給藏人作為屯墾區自給自足,但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十年前成立南印度義診團,教室就是診間,靠簡陋桌椅、器材,為藏人孩子、身心障礙兒童義診,也帶入口腔保健觀念,讓當地孩子不再受蛀牙所苦。
印度多個藏人屯墾區中,位於南印度的比拉庫佩(Bylakuppe)是最大據點。比拉庫佩的SOS兒童村共收容一千零七十九名孩子,多是從西藏逃亡而來,冒著被抓的風險從尼泊爾邊界慢慢抵達印度,不少人從此與父母分離。
這群孩子在兒童村可免費念書到大學,但醫療資源缺乏,校內僅有兩個校護提供基本照護,較嚴重或複雜的疾病得到車程五、六小時遠的邦加羅爾城內醫院治療。
因醫療不便,孩子們就算牙疼、牙齦發炎,也得累積到一定「數量」才能整批帶去治療,一年僅有一次檢查牙齒的機會。SOS校護提辛說,過去學生不太會刷牙,有的甚至折下樹枝就當成牙刷,牙痛必須忍耐,常讓蛀牙「愈拖愈大洞」。
北醫大團隊來之前,孩子口腔狀況都很糟,蛀牙率高達五成。北醫牙醫系學生每年到南印度一個月,除了義診,也教孩子刷牙、用牙線、正確洗手,以帶動唱方式打破語言隔閡,讓這群從小就被迫獨立的孩子更懂照顧自己。
十年過去,當初接受衛教的孩子現在變成高年級學生,今年北醫前往,發現這群孩子的牙齒狀況相當好,蛀牙率趨近於零。提辛說,北醫學生每年為孩子衛教,校內照護工作者因幫忙翻譯,也學會口腔照護方法,「這裡的牙醫資源與台灣相比,就像地獄與天堂」。
醫療團隨行義診醫生薛文崚說,有小朋友全口牙齦浮腫,只剩一兩顆牙齒可進食。醫療資源的缺乏,讓這群孩子更珍惜看診機會,就算痛也不吵鬧。
比兒童村裡孩子更弱勢的,是身心障礙孩童;他們因身體限制,醫療團隊只好用束縛帶綑綁,幾名大男生用身體壓制,防止孩子突然大動作影響診療。當地鎮上牙醫因缺乏經驗、擔心被咬,都不敢收治身心障礙學生;北醫學生願意來,得以幫身心障礙孩子醫治。
北醫校友、牙科醫師黃冠中今年第三年參與義診,他說,大學時覺得念牙科「跟醫生救人的想像落差很大」,一度想放棄,直到大三參與服務,才發現「牙科也可以救人」,堅定讀牙科的決心。
醫師感動
「牙科也能救人」
北醫大南印度團今年進入第十年,也是最後一年暑期出團,之後規畫將資源轉往尼泊爾,南印度改為每二至三年回訪。對團隊而言,義診只是一時,更重要的是將衛教觀念深耕當地,才能長遠,「服務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服務消失」。
在SOS就讀、十八歲的旦曾群宗,從九歲流亡後就沒見過父母,她希望未來成為醫生,「和來自台灣的醫學生一樣,幫助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