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流亡藏人爛牙 北醫義診10年

 |2016.07.25
1458觀看次
字級
SOS兒童村牙醫資源缺乏,北醫學生多借用教室義診,以桌子為診療床,替藏人孩童看牙齒。圖/鄭語謙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中共政府大舉入侵西藏後,十多萬名藏人跟隨達賴喇嘛流亡到印度,印度政府撥地給藏人作為屯墾區自給自足,但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十年前成立南印度義診團,教室就是診間,靠簡陋桌椅、器材,為藏人孩子、身心障礙兒童義診,也帶入口腔保健觀念,讓當地孩子不再受蛀牙所苦。

印度多個藏人屯墾區中,位於南印度的比拉庫佩(Bylakuppe)是最大據點。比拉庫佩的SOS兒童村共收容一千零七十九名孩子,多是從西藏逃亡而來,冒著被抓的風險從尼泊爾邊界慢慢抵達印度,不少人從此與父母分離。

這群孩子在兒童村可免費念書到大學,但醫療資源缺乏,校內僅有兩個校護提供基本照護,較嚴重或複雜的疾病得到車程五、六小時遠的邦加羅爾城內醫院治療。

因醫療不便,孩子們就算牙疼、牙齦發炎,也得累積到一定「數量」才能整批帶去治療,一年僅有一次檢查牙齒的機會。SOS校護提辛說,過去學生不太會刷牙,有的甚至折下樹枝就當成牙刷,牙痛必須忍耐,常讓蛀牙「愈拖愈大洞」。

北醫大團隊來之前,孩子口腔狀況都很糟,蛀牙率高達五成。北醫牙醫系學生每年到南印度一個月,除了義診,也教孩子刷牙、用牙線、正確洗手,以帶動唱方式打破語言隔閡,讓這群從小就被迫獨立的孩子更懂照顧自己。

十年過去,當初接受衛教的孩子現在變成高年級學生,今年北醫前往,發現這群孩子的牙齒狀況相當好,蛀牙率趨近於零。提辛說,北醫學生每年為孩子衛教,校內照護工作者因幫忙翻譯,也學會口腔照護方法,「這裡的牙醫資源與台灣相比,就像地獄與天堂」。

醫療團隨行義診醫生薛文崚說,有小朋友全口牙齦浮腫,只剩一兩顆牙齒可進食。醫療資源的缺乏,讓這群孩子更珍惜看診機會,就算痛也不吵鬧。

比兒童村裡孩子更弱勢的,是身心障礙孩童;他們因身體限制,醫療團隊只好用束縛帶綑綁,幾名大男生用身體壓制,防止孩子突然大動作影響診療。當地鎮上牙醫因缺乏經驗、擔心被咬,都不敢收治身心障礙學生;北醫學生願意來,得以幫身心障礙孩子醫治。

北醫校友、牙科醫師黃冠中今年第三年參與義診,他說,大學時覺得念牙科「跟醫生救人的想像落差很大」,一度想放棄,直到大三參與服務,才發現「牙科也可以救人」,堅定讀牙科的決心。

醫師感動

「牙科也能救人」

北醫大南印度團今年進入第十年,也是最後一年暑期出團,之後規畫將資源轉往尼泊爾,南印度改為每二至三年回訪。對團隊而言,義診只是一時,更重要的是將衛教觀念深耕當地,才能長遠,「服務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服務消失」。

在SOS就讀、十八歲的旦曾群宗,從九歲流亡後就沒見過父母,她希望未來成為醫生,「和來自台灣的醫學生一樣,幫助藏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