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年長的亞運金牌得主蔡成福,一九五八年第三屆東京亞運,得到四百公尺跨欄金牌。日前在宜蘭縣南澳鄉過世,享壽八十五歲,生前,體育界和教育部對他的關懷顯然不夠。
楊成福原是我國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得到亞運金牌選手僅存的一位,近一個甲子前得到金牌,並沒有像現在選手風光,可得到三百萬元獎勵,他一個人藏身在蘇花公路旁的小部落,鮮少體育人問候,一生為國爭光、作育英才,相關單位理應給予較多關注。
我國從第二屆一九五四年馬尼拉亞運,重返亞運會場,當年得到兩塊金牌(楊傳廣十項、男足)。
四年後的第三屆東京亞運,當時國際局勢對台灣不利,五金臨門舉國騰歡,全世界注目,奪金牌是蔡成福(四百跨欄)、楊傳廣(十項)、李國定(桌球)、張羅普(拳擊)和男子足球隊。
兩年前國立體育大學舉辦「我國參加亞運一甲子回顧特展」時,蔡成福在家人陪伴下,拄著手杖,和第五屆(一九六六年曼谷)的金牌得主紀政、吳阿民一起出現在開幕典禮會場,時隔兩年,人事全非。
蔡成福在一九五四年第二屆馬尼拉亞運時,跑出五十五秒獲第六名,到一九五六年墨爾本奧運進步到五十三秒多,也是第六名,到東京之前他和CK楊傳廣在台北集訓時,兩人成績差不多,有五十三秒內實力。
在東京亞運第一個項目四百公尺跨欄決賽時,看到楊傳廣被日本人超越,他不想讓日本人拿走金牌,咬緊牙根一股力量直伸雙腿,加速邁進,在跨過最後一個欄後超越大串,率先壓線得到金牌。
他還參加一千六百公尺接力,與隊友得到銀牌。
這位泰雅族英雄「大牛」成為回到台北凱旋車隊的大英雄之一。他也在一九六一年起當了四年宜蘭縣議員。
他是日據時代,宜蘭地區最優秀的布農族代表,台中師範畢業,代表台中市參加三年省運、代表宜蘭參加了四年,得過金牌無數,一直被視為「宜蘭之光」。
蔡老英雄是真正的台灣體壇代表人物,不應該默默以終……。
蘇嘉祥(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