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要再吃冰了!」許多家長常對子女耳提面命地提醒:常吃冰身體會變虛、身體器官可能因此全壞掉…醫師說:「沒有這麼嚴重」,不過,吃太多冰會造成腸胃的過度蠕動,所以很多人都會說,吃太多冰會拉肚子就是這個原因,但沒有外界說的這麼恐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唐瑞祥說,「熱」反而比「冰」還要傷身體,人是恆溫動物,食物吃下肚胃都會想辦法調節,但是吃得速度太快、太多都會刺激腸胃,冰的東西如果吃得太多吃得太快,身體沒有辦法調節,會刺激腸胃經攣收縮,才剛吃下的東西就會馬上「拉出來」。
唐瑞祥說,熱的東西吃下肚,若是太高溫可能會傷害到細胞,罹患癌症的機率反而大增,理論依據是腸胃道中的蛋白質,碰到攝氏六十度以上的溫度就會開始變性,受到傷害的部位其他細胞就會積極修補,如此一來一回的修補反而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說,吃冰不是壞事,如果天氣熱又必須在戶外工作,吃冰可以快速消暑、降低體溫,但是若是虛寒、陰寒體質的人,吃冰會造成腸胃刺激或刺激身體原有穩定的機能。
陳潮宗說,一般體質的人,每次吃冰最好不要超過五百毫升,每天吃冰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以上,像是坊間販售的剉冰,每一碗差不多都有八百到一千毫升,建議最好兩人一起吃一碗。孩子與大人一樣,最好少量地吃冰,吃得過多、過快都可能會刺激腸胃蠕動,建議吃冰的量是大人的三分之一,體重輕的建議少吃,體重重的可以多吃一點點,皆建議不要超量、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