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轉換佛學 陳一標鑽研唯識

陳瑋全 |2016.07.08
3151觀看次
字級
陳一標教授 東海大學哲學碩士、文化大學哲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唯識學、部派佛教、梵文、佛學日文,著有多篇論文,精通日文、梵文、巴利文、藏文,翻譯過多部日本佛學著作。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陳一標教授,大學畢業於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當時很喜歡儒家文哲思想,後來因緣際會從新儒家轉向學習佛教唯識思想,也因為唯識、佛法說服了他,讓他從此投入佛教研究。

佛光大辭典

請購結法緣

陳一標笑著說,在他求學的年代,理工科系是主流,高中時對數學、物理很拿手,也有興趣,升學自然而然就選擇理工科。考上交大控制系後,讀了一年發現所學不是自己想要的,常常一個人躲在圖書館看雜書,偶然讀到梁漱溟的哲學著作,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深入新儒家的種種著作,他笑稱自己真的是「大學玩四年」,課業只勉強維持可以畢業的程度。

大學畢業後,陳一標順利進入工業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服務,這在當時是人人稱羨的工作機會,然而他早已決定要攻讀哲學,因此一面工作一面準備升學考,並在隔年考上唯一志願「東海大學哲學所」。

「那時牟宗三的大弟子蔡仁厚在東海任教,我希望能走向新儒家研究的行列。」陳一標說。研究所入學後,陳一標選修了陳榮灼教授開設的「佛教唯識學」,一年的課程下來,他開始覺得自己被佛教深深吸引,並考慮研究佛教。

經過一個暑假的思考,陳一標從碩士班二年級開始,決定走上研究佛教這條路,特地購買了《佛光大辭典》,這是他和佛光山結緣的開始。

從解入佛門

離執滅煩惱

從一九八七年大學畢業開始 ,到一九九五年進入文化大學哲學所攻讀博士,二○○○年取得學位,陳一標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從理工領域轉換到佛教研究,他認為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牽引。

或許是因為研究真諦唯識思想,與真諦有一些緣分。他認為,自己就是很典型的從解門入、被佛教所說服的眾生,「佛教本身講剎那滅,因緣生起的同時就滅絕,唯識學是用種子這樣的概念來說,心之所以能生起,是在阿賴耶識有因緣的種子成熟生起現行,所有的煩惱、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的心。」

陳一標常跟同學說,唯識教導我們要「自我負責」,我們之所以會生氣或搞砸事情,最該負責任的是自己,如果內在沒有煩惱的種子,一切都不會產生。唯識本身用種子的概念或講心識如瀑流,生起的瞋恨心與煩惱對象,是自己當下所現起的,曾喜歡過的人或想起背叛你的人,其實都是自心投射出來的。

念碩士時,陳一標常常環繞校園散步,思索人生義理,有一天關於「煩惱起於自心」這個想法生起時,當下內心震撼,也解決了許多煩惱;因為唯識、佛法說服了他,讓他鑽研佛教至今。(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