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夢想家 活化玉石技藝

李祖翔 |2016.07.05
2652觀看次
字級
蔡豐懋曾是旅遊企畫,也有導遊證,卻因感慨傳統工藝沒落,夢想留住台灣的根。 圖/洪纈育、蔡豐懋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洪纈育、蔡豐懋提供

有導遊證、企畫許多兩岸旅遊行程的蔡豐懋,一直對台灣玉石產業的沒落有感,一次聽講,「如何讓家鄉傳統產業躍上國際」的經驗分享鼓舞了他,興起把傳統工匠技術發揚光大、為台灣人保留昔日驕傲的衝動。

雖是半途出家的夢卻不覺畏懼,轉換跑道並深入走訪花蓮老師傅,探索幫助他們的可能性,此外更參加社會企業培訓課程,發現能以複合式咖啡店結合作品展示、演講及提供在地年輕人就業的方式拯救本土玉業。

興夢想 珍惜家鄉現有

「與其一直到國外採購、討論別人的東西,不如趁台灣的老師傅還在,珍惜家鄉現有。」這是蔡豐懋工作所感,也是近年領悟的道理,雖然名義上轉換了跑道,自為人工作者轉成創業者,但運用的經驗仍舊離不開本業,只是過去為了公司、客戶做企畫,現在為了自己、台灣做企畫,而花蓮礦區就是他的第一步。

蔡豐懋遊走鄉間,在玉石老工匠身上,看見簡樸的智慧,不禁興奮的說:「我在北歐旅行時也是這樣感受的,薩米人在極地艱困地生活,長年寒冬與物資匱乏並沒有讓他們失去色彩,反而使日子變得簡約;雪上摩托車比汽車多,一夜風雪就能蓋住所有地貌和辨別方向的識別物,但是祖先傳承下來的生活經驗,給了當地居民莫大的協助。」他一直嚮往平凡的偉大,現在覺得自己真是走對了。

他不懂玉,可是過去為客戶安排花東旅遊行程,認識了很多如廟宇加工的在地文化,還有雕磨技術精湛的師傅,當時就聽聞他們有無人傳承的煩惱。

他認為復興玉石未必得是玩玉專家,其實只要思考如何把「智慧」發揚出去、讓更多人看見就好。

他首先研究傳產沒落的原因,得知:「台灣早期精於鋁製、銅製加工,卻因塑膠普及而衰退,如同台灣玉的處境,被價格低廉的國外玉取代,大型原石則是礙於法令無法開採、走不出花東。」了解產業現況後有些憂慮,真怕再沒人接手,這些東西就真的不見了。

傳統若斷層,後代子孫只能看著影音和文字回味歷史,「你希望未來是這樣的嗎?」蔡豐懋不想,在他計畫打造的平台中,不只可展示玉石產業的成果,還可定期舉辦教育講座,邀老師傅開課,讓設計系學生善用本土藝術,揉合西方的知識再創造出獨特的文創商品,更讓花東的孩子從小欣賞美的事物,對家鄉有感、不致人口外流。

夢想不是憑空成就!他無法更改法令、也解決不了大眾對替代品的認知,但蔡豐懋想,不如換個角度,讓老師傅走進市區、校園。

解困境 讓情感被傳承

因為智慧不是死物,由老師傅親口道盡玉石之美,感受力必然更強。實際推動後改革後,從前師傅獨守一隅無人識的寂寞蕭條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悅與開闊的心。

在老師傅與學生的交流中,蔡豐懋也品味出玉石的魅力:「原來磨石、判斷的剎那,就是這一行的魅力所在;二十年的功夫在一剎花火中。」所謂的技術並非抽象或僅止謀生的工具而已,技術是一種情感,就利益觀點,技術可輕易被取代,情感卻不同,情感無價;投注情感的技術想必與眾不同。

花蓮有美麗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有七星潭、鯉魚潭,還有能歌善舞的原住民,但在大山大海的背後,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這裡有著全台唯一的玉石礦脈,有著與緬甸翡翠爭輝、和大陸和闐媲美的豐田玉,「可惜快要沒有人認識它了。」蔡豐懋希望現今政府重視台灣的根,別讓它萎縮,而人們若有心,請一起用手開創未來,讓沒有前途的事物因為年輕人的接軌變得有前途、變得光明無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