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你安全健康 愛瘋保健品 正確才有保庇

作者/張展維 |2016.06.22
882觀看次
字級

作者/張展維

日前看《小王子》,書中提到賣「口渴特效藥」商人,宣稱只要吞一顆藥,整個禮拜都不需要喝水,讓人不禁對這特效藥產生好奇。也讓我想起來藥局領藥的黃阿姨,她是退休公務人員,那天跟我分享保健「大計」。她提到常用3C產品,要用葉黃素顧眼睛;用銀杏預防腳麻及失智症;用葡萄糖胺預防關節退化等,林林總總一天十顆保健食品,這些產品是多方探聽來的,有些還是託人從國外買回,她把這些當成是預防保健特效藥,認為「有吃有保庇」。

通常樂於參與自身保健的人,我都支持,只是使用產品前,建議先與藥師或醫療人員,討論注意事項,因為並非所有產品都安全有益。保健食品號稱天然,但沒有嚴謹的安全及效力測試,可能潛在危險性。依規定食品不得宣稱療效,業者宣稱療效或可快速達到治療效果,或是益處來自於「使用者」見證,小心騙局。

購用保健產品盡量選合乎作業規範(GMP)及具研發能力的公司產品,較有保障,並非愈貴愈有效,也非國外產品一定比較好。盡量選用單一成分的產品,從小量慢慢增加到建議劑量,有些產品需要幾周才會有成效,別忘使用後要評價產品,沒有效果就不要繼續使用。

以葉黃素為例,只對老化所致的黃斑部病變有益,也僅能保健,不能改善近視,如有病變仍需正規治療。護眼應減少使用3C產品,讓眼睛適度休息。補充葉黃素,只要多吃五色或深色蔬果,一樣可補足量的葉黃素。葉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過量使用市面產品,會累積體內造成身體負擔。

藥師可幫忙建立用藥史,確認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避免產品和其他疾病、藥物、營養素、或是其他保健食品產生交叉影響。用保健食品不可忽視健康飲食,甚至取代正規療法,產品也不可能彌補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保健(健康)食品並不能健康掛保證,更不能預防疾病,專業的諮詢不能少,才不會瘦了荷包,或因副作用及延誤正規療法而賠上健康。

(作者為嘉義社區藥局執業藥師/糖尿病衛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