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民主殿堂 法制象徵 上 擁抱民意 各國國會 展臂迎客 文/林亭儀、劉得倉、康世人 |2016.06.19 語音朗讀 17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德國國會大廈建於1894年,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圖/林亭儀、劉得倉、康世人 德國國會大廈頂層新設鋼鐵玻璃大圓頂。圖/林亭儀、劉得倉、康世人 沿著穹頂內部螺旋狀步道向上走,柏林市景盡收眼底,頂層瞭望台可看見穹頂頂端獨特的開放式設計。 圖/林亭儀、劉得倉、康世人 文/林亭儀、劉得倉、康世人 印度 曾遭恐攻 戒備森嚴難接近 印度國會大廈於英國殖民時代的一九一二到一九一三年,由英國建築師勒齊斯(Edwin Lutyens)和貝克(Herbert Baker)設計,並於一九二一年動工,最後於一九二七年一月開幕啟用,當時因為印度還未獨立,因此建築稱為中央立法議會大廈。 兩位英國建築師在設計時,參考阿育王法輪(Ashoka Chakra),把這座後來的印度國會大廈建成圓形,周圍環繞大花園,最外面還有一道仿效中央省桑吉(Sanchi)建於孔雀王朝的佛教遺址桑吉大塔(Great Stupa of Sanchi)的砂岩圍牆,把大廈圍起來。 國會大廈中央大廳為圓形設計,大廳穹頂直徑達九十八英尺(二十九點八十七公尺),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壯觀的穹頂之一。 這個中央大廳對印度頗具歷史意義,包括英國殖民政府於一九四七年把政權移交給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的臨時政府,以及印度獨立時在這個大廳舉行制憲會議制定《憲法》。 國會大廈中央大廳也用來舉辦印度國會上下院的聯席會議。美國總統歐巴馬二○一○年十一月訪問印度時,曾在此廳的上下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 印度國會大廈曾於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遭五名伊斯蘭好戰分子團體「虔誠軍」(Lashkar-e-Taiba)和「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的恐怖分子攻擊。 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除了五名恐怖分子被擊斃外,印度六名軍人和一位平民都在這起事件中喪生。因此,印度國會大廈圍牆外警衛森嚴,且禁止在圍牆外逗留和拍照。 德國 古今融合 訪客絡繹不絕 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位於首都柏林米特區,位在著名景點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Tor)以北約二百公尺處,是觀光客到柏林遊玩必訪的熱門景點之一,必須排隊入內參觀並通過安全檢查。參觀國會大廈名額有限,且常有學校團體帶團參觀,建議提早預約參觀時段,以免向隅。 國會大廈建於一八九四年,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一八九四至一九三三年間是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威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會址。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發生著名的國會縱火案,是造成納粹黨一黨專政獨裁政權局面的關鍵。這個扭轉歷史局面的重大事件使德國最終走向二戰的深淵。 二戰後國會大廈遭廢棄,兩德統一後,聯邦德國的議會選在前首都波昂召開。之後配合首都東遷柏林的決定,國會大廈在經歷一番翻修後,一九九九年起成為聯邦議會的會址。聯邦議院元老會一九九五年年初通過在國會大廈頂層新設鋼鐵玻璃大圓頂,這個獨具現代感的建物高度約二十三公尺、寬度四十公尺,是英國建築設計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傑作。 整修案替國會大廈添加現代感並保留歷史特色,且體現節能與環保的建築準則,穹頂採用玻璃材質除了允許自然採光,還有透明政治、允許民眾監督的民主意涵。穹頂內部是由三百六十面反光鏡組成的倒錐體,白天可將陽光反射到下方的議會大廳,補充自然光線,減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到了傍晚,國會大廈室內的燈光透過倒錐體向外放射,玻璃穹頂就成了發光體。 沿著穹頂內部的螺旋狀步道繞圈向上走,柏林市景盡收眼底,抵達頂層瞭望台抬頭向上望可看見穹頂頂端獨特的開放式設計,許多訪客悠閒躺在椅子上,向上觀看燦藍天空。 泰國 軍方說了算 政變軍人掌權 泰國國會在非政變時期都是兩院制,即上議院和下議院,下議院五百名議員,上議院有一百五十名。不過現今的國會是發動政變的軍方成立的國家和平秩序委員會(NCPO),共有二百五十名成員,全部由軍方指定。 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國家的權力來自全體國民,現任國王蒲美蓬是國家元首,是國家統一和認同的象徵,雖然不具有實權,但國王經由國會、內閣和法院行使國家權力(立法、行政和司法權),等同於國家最高領導人,法院司法權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權的干預。 泰國的國會成立於一九三二年,依照泰國暹羅一九三二年《憲法》而設立。二○○七年泰國頒布實行新憲法,這也是自一九三二年以來的第十八部《憲法》,目前泰國軍政府正在擬定新憲法。預定在今年八月舉行公民投票,若獲得通過將成為第十九部《憲法》。 泰國國會議員選舉是由境內七十七省,區分八大選區,各選區再根據人口數區分基層選區,每個基層選區選出一至三名國會議員。上次選舉是在二○一四年二月舉行,結果遭軍方宣布無效,下次國會選舉仍待宣布。 根據泰國軍政府的計畫,待八月《憲法》通過全民公投後,預定在二○一七年舉行國會議員選舉,再由議員推選出總理組成內閣,成為新政府。 總理來自下議員,由至少五分之二的下議員提名,經下議院表決並獲半數以上票數通過,由國會主席呈國王任命。總理在解散議會前需得到內閣批准並報國王審批;在不信任案辯論期間不得解散議會。內閣成員共三十六人,下議員擔任內閣職務須辭去議員資格,閣員上任、卸任須申報並公布個人財產。上議員不得隸屬任何政黨,不得擔任閣員。 前一篇文章 信步古城老街 重尋城市記憶 下一篇文章 看世界 民主殿堂 法制象徵 下 擁抱民意 各國國會展臂迎客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3美南平原市大遊行 新州佛光人同樂2025.09.0404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5斷句。段落。章節2025.09.0406公益音樂會 金蓮淨苑音緣傳情2025.09.04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3 2025.09.0408紐西蘭國防部軍官 參訪北島佛光山2025.09.0409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10陸93閱兵 中俄朝元首世紀同框2025.09.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複利效應】累積無價心靈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