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偏鄉學校常面臨師資不足、流動率高等問題,影響學生教學品質。不少學者、團體認為偏鄉狀況與都市不能一概而論,擬設置「偏鄉教師證」,選用適才適性、且願意長久投入偏鄉教育的師資。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昨天舉辦「偏鄉教育專法」公聽會,立委提出的「偏鄉教育法草案」中新增「偏鄉教師證」概念,偏鄉地區中小學的專任教師,「得」聘用具偏鄉教師證的教師擔任,不受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限制。
草擬中的偏鄉教師證,依縣市核發,不得跨縣市使用。提案立委認為設置「偏鄉教師證」,與一般教師證有所區別,並給予必要的福利津貼,才能鼓勵更多優秀教師投入偏鄉教育。
長期關注偏鄉教育、呼籲訂定偏鄉教育專法的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過去教育部用公費生來試圖解決偏鄉師資流動率高問題,但考上公費生的多是成績頂尖學生,心態不見得正確,把到偏鄉服務當「坐牢」,根本問題無法解決。
陳超明說,偏鄉教師證概念與現行教師徵試制度不同,不限定系所,或一定要出身師培體系,主要考量專長、熱忱,搭配培訓、定期評鑑制度,同時偏鄉教師證應以區域或縣市為單位核發,規範不得轉換,讓師資能夠穩定在特定區域,減少流動。他也提到,可參考日本作法,偏鄉學校行政人員可採共聘制,打破現行行政組織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