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19 佛光祖庭大覺寺 法燈長傳 記者╱杜憲昌 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2016.06.15 語音朗讀 54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際佛光會理事會議在佛光祖庭大覺寺召開(二○一五年)。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大陸江蘇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雲湖書院首期學員合影。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大師在大覺寺西淨斜坡的巨石寫下「道無古今 悟在當下」,提醒大家把握當下。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大覺文化培訓班為年輕人提供一個認識自己、淨化心靈的平台。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二○一○年七月,「雲湖佛光」榮獲中國陶都新十景。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佛光山祖庭大覺寺開山十年了!從二○ ○五年大覺寺正式奠基動工,到二○一五年,大雄寶殿暨香林多寶白塔開光、國際佛光會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議在此召開,期間得蒙國家宗教局、省宗教局、縣市各單位部門宗教局及領導們的熱心支持,使得各項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鑑於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成分,佛光山在大陸的展望,除了將正信佛教帶回大陸,也希望為復興中華文化及促進兩岸和平盡一分心力。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九二七年生於江蘇揚州,十二歲時隨母親前往南京尋找父親未果,因緣際會下,在南京棲霞山禮志開上人披剃出家;二十歲返回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禮祖,並兼任白塔小學校長,之後又到南京華藏寺擔任監院。 睽違四十年 異址重建祖庭 大師二十三歲時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隨後兩岸陷入長期對立僵局;直到一九七九年大陸實施改革開放,一九八七年台灣宣布開放大陸探親,大師應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之邀,終於在一九八九年再次踏足睽違近四十年的故鄉,並且造訪了祖庭舊地。 其後大陸方面多次提請希望大師回去重建祖庭,宜興市政府也為此召開會議並承諾護持建寺。由於大覺寺舊址早於戰亂中荒廢傾頹,有關當局另於西渚鎮橫山村覓得一塊依山傍水、翠竹環繞,面積達兩千餘畝的替代用地,獲得國家及地方領導的一致贊成,確立了祖庭的重建事宜。 除了大覺寺的主體工程,政府也協助植樹、山門外廣場的舖設、停車場的設置,以及包括雲湖周邊道路的拓建,甚至還建設了一條「雲湖路」,下高速公路就可直通大覺寺,交通相當便利,使得大覺寺不僅作為復興中華文化、弘揚人間佛教的重鎮,與雲湖更合而成為一個優美完善的景區。 四期工程 成就宜興地標 大覺寺重建工程共分四期,第一期包括觀音殿、美術館、滴水坊等建築,第二期包括大雄寶殿、東禪樓、西淨樓等,第三期「香林多寶白塔」為文教行政大樓;現正進行的第四期工程五乘殿,內有藏經樓及觀音殿、宗史館、美術館、圖書館、大講堂以及朝山會館等。不僅大覺寺的整體建築莊嚴素雅,富含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美,同時無柱式、符合人體工學的無障礙空間設計,亦是現代建築工藝技術的絕佳體現。 而甫於二○一五年底開光的大雄寶殿,殿內「東西方兩世界」經變圖,已獲得世界紀錄協會香港總部認證為世界最大的「東西方兩世界」玉石彩雕鑲嵌雕刻藝術品;「香林多寶白塔」塔身的夜景照明,優雅通透的投射燈設計工程,更榮獲中國照明學會頒發「中國照明獎」。 大覺寺與鄰近的雲湖合而形成的雲湖景區,亦獲得大陸國家旅遊局認定為4A級景區,吸引全球人士慕名前來。 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表示,現今大陸民眾對寺廟普遍的概念就是一個旅遊景點,他們認為寺廟是古蹟、歷史建物,不像教堂,是一個神聖的地方。 為了引導民眾正信的觀念,大師第一個提出的原則就是「不收門票」,因為佛教與信徒之間的往來不是商業關係,不能銀貨兩訖,所以民眾到寺院禮佛、上香、獻花、撞鐘都不收費,充分實踐「給」的精神。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陸民眾重新定義佛教寺院的基本功能。 「現在大陸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寺廟也開始跟進」,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無形中帶動了正信佛教在大陸的發展。 教育文化 開啟學佛風氣 重建之初,大師即期許要把大覺寺建設為一個現代化、可以開放民眾乃至國際人士前來學習中華文化、佛法交流、聯誼、閱讀和舉辦活動的場所。基於這樣的定位,大覺寺除了寺院本身的法務行事,如一般法會、短期出家等宗教性質活動,另外在文化、教育、慈善等方面也有相當多的著墨,兼及各層級的需求,以帶動民眾的參與。 文化方面,除了學術會議、新春平安燈會、佛化婚禮、佛光寶寶祈福禮、菩提眷屬祝福禮、一筆字墨蹟展,也在周六、日讓來寺參拜的民眾共同體驗佛門的過堂用齋;另外,從二○一二年開始舉辦的「人間生活法座會」,至今已經辦了二十多期,分別邀請到文史哲等各方面的學者專家,就佛學、茶道、香道、文學、護生、親子、健康醫療等主題開辦講座、研習課程,都吸引不同階層的民眾參加。 而從二○一二年開始,在大覺寺舉辦「宜興國際素食博覽會」,四年來已有來自全國各地、超過百萬民眾慕名而來,不僅成為宜興市的年度指標活動,透過素博會所傳達的蔬食環保、護生觀念,也愈來愈受到社會的討論與接受,無形中更提升了現代人的生活質量與心靈層次,深受各界好評。 教育方面,除了兒童和青年的夏令營、青年生命禪學營,以及針對義工培訓的「菩薩義工研習營」,從二○○九年開始、為期一至三個月的短期參修「大覺文化培訓班」,則是針對有志於社會服務或佛教事業的青年而開辦,透過課程及參學以拓展心胸視野、淨化心靈,提升個人的生命價值。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餘期,培育出逾百位青年,回歸社會服務或加入弘揚人間佛教行列。 此外,以「維護、弘揚人間佛教精神」為宗旨,為有興趣深入佛學的民眾成立「雲湖書院」,以每個月二次、周六、日兩天一夜短期進修的課程模式,進行經典研讀及佛學講座,期能更深化學員的佛學素養,培養正知、正見、正信、正派的佛教徒。 「雲湖書院」於二○一五年開辦,首屆就有多達五百位民眾報名,但為了維護良好的修學品質,最終只錄取了五十位學員。這五十位入選學員分別來自大陸各地,平均年齡三十五歲,包括電視台、出版社、教師、企業等不同業界人士,其中還有四位博士、十二位碩士,顯見佛教順應時代需要,合乎當代人心的需求。 重視人才培育 共成和諧社會 ■談到人間佛教未來在大陸的發展,人才培育應該是最迫切的重點工作,所謂的人才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僧伽的人才,一是當地可用的人才,只有結合這兩方面的人才,才能深化人間佛教的實踐內涵,使更多人認識人間佛教。 由於歷史因素,大陸佛教曾中斷了一段時間,近幾年來由於改革開放,政府意識到佛教對社會秩序及淨化人心帶來的積極作用,也開始重視佛教的復興。如中國佛教協會推動人間佛教不遺餘力,為當今中國佛教的正向發展作了最好的示範。 而佛光山人間佛教在全世界的成功發展歷程,正可以為當地的佛教復興工作提供經驗,現今也有不少寺院的法師開始關注並效法如何落實人間佛教的實踐。 目前大覺寺共有三十位出家法師、使用六種語言,分別來自中國二十六個省分,北從黑龍江,南到福建,甚至還有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域國家,可謂人才濟濟,另外還有來自各省分的上千名義工。 妙士法師說:「以大覺寺為出發點,全中國十三億人口,只要有人到大覺寺一次,就是人間佛教未來的希望」;「因為我們有佛法、有教育,還有義工講習會、義工聯誼會、短期出家、佛學會考等活動行事,可以讓民眾在學佛這條路上,不斷地增長福德智慧,而不是只停留在拜拜的形式。」人間佛教的道場,不是出家人專有,而是僧俗二眾所共有,其功能有如人生的加油站,讓民眾得到心靈的安定,增長道德觀念。「十年春秋,不是結束,而是正要開始。祈願未來,大覺寺法燈長傳,共同成就和諧社會,創造幸福安樂的佛國淨土。」 佛光祖庭大覺寺 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香林路66號 電話:0510-87376181 傳真:0510-87376185 e-mail:fgsdjs@ecp.fgs.org.tw 網址:http://www.fgsdajue.org.cn/ 微信:佛光祖庭大覺Temple 企劃╱妙熙 主編╱妙傑 記者╱杜憲昌 美編╱魏芬 校對╱覺涵 圖片提供╱佛光祖庭大覺寺 前一篇文章 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18 人間佛教在港澳 下一篇文章 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20 文化、教育 搭建兩岸橋梁 人間佛教在大陸2 熱門新聞 01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2【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2025.07.1803響應跨宗教慈善 多倫多佛光人高空跳傘2025.07.1704【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5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6日光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祈願孩童平安成長2025.07.1707如是說2025.07.1708愛護地球 北海道場健走、淨灘2025.07.1709【文學天地】春花秋月何時了 2025.07.1810穿「樂」時空相遇 台北道場音樂弘法2025.07.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年柒月 完成的人生2025年陸月 釋迦多寶並坐像2025伍月 諸法因緣生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人間福報25週年2025年參月 佛陀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