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國小數學科教師陳素敏透過「餵飽孩子的身心」,為孩子準備點心、適合的教材,成功讓補救教學學生重新燃起學習動機。
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新北訊】很多學習落後的孩子缺乏學習動機,新北市三峽國小數學科教師陳素敏的法寶是「餵飽孩子的身心」,不僅自掏腰包為飢腸轆轆的學生準備點心,先滿足孩子的胃,更用自己編撰的教材開啟孩子想學習的心,被選為教育部「教育家部落格」的教師典範。
陳素敏回憶,第一次數學補救班只來了三個學生,學生可能因擔心被貼標籤,寧願去課後班,也不想來補救班。思考如何把孩子吸引過來,她為上課孩子準備小點心,激勵他們的外在學習動機,「下午四時,孩子肚子正餓著,有點心吃,他們自然就喜歡來,還會『呷好逗相報』。」學生慢慢增加到二十多人,一度還分成兩班上課。
讓孩子想來上課
陳素敏說,補救教學要成功,首要條件就是讓孩子想來上課,再藉由有效的教學激發孩子內在想學的動機。有效教學首重「診斷」,老師要先知道學生哪裡沒學好,把學生不會的東西,一點一點串補起來,學生就能一躍而上。
她表示,只要老師有心,給學生的東西學生能學、想學,回家還會自己學,成功的機會就大大提高。
已讀國中的阿松(化名),原是獨行俠,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個性有點固執,分組常落單,成績不好,數學從沒及格過。小學五年級剛來補救班時,阿松毫無自信,雖然基本加減乘除他都會,但遇到文字題他完全不行。
看不懂題目,是不少學生學數學的障礙,陳素敏透過自編教材,陪著阿松從了解題意、擷取重點、標出關鍵字、用圖像表達題目意涵到解題,阿松慢慢有了進步。有次下課,阿松迫不及待拿著數學考卷跟她說「九十分」。
陳素敏說,「看到他眼睛的亮光,那一刻,我的心情比阿松更激動、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