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歸真 生命還原工程 文/夏瑞紅 |2016.06.12 語音朗讀 19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邱勝旺 從前有一天晚餐時間在報社中庭,見到一位高階主管獨自在大廳踱步繞圈。我好奇相問,他苦笑著說,一吃東西肚子就脹,非得這樣走走不得安寧。 圖/邱勝旺 從前有一天晚餐時間在報社中庭,見到一位高階主管獨自在大廳踱步繞圈。我好奇相問,他苦笑著說,一吃東西肚子就脹,非得這樣走走不得安寧。 圖/邱勝旺 從前有一天晚餐時間在報社中庭,見到一位高階主管獨自在大廳踱步繞圈。我好奇相問,他苦笑著說,一吃東西肚子就脹,非得這樣走走不得安寧。 圖/邱勝旺 從前有一天晚餐時間在報社中庭,見到一位高階主管獨自在大廳踱步繞圈。我好奇相問,他苦笑著說,一吃東西肚子就脹,非得這樣走走不得安寧。 夏瑞紅 一個相信人生只是修道旅程的女子;曾服務於雜誌報紙二十五年,擔任記者、主編,也曾任文教基金會及禪修基金會執行長、董事等職。目前退休於農村,嚮往盡可能自給自足的生活實驗。圖/邱勝旺 文/夏瑞紅 圖/邱勝旺 從前有一天晚餐時間在報社中庭,見到一位高階主管獨自在大廳踱步繞圈。我好奇相問,他苦笑著說,一吃東西肚子就脹,非得這樣走走不得安寧。我說會不會吃太飽了,或者肚子根本不餓?沒想到他無奈地嘆了一大口氣: 「餓?我已經好多年沒餓的感覺了,不知餓也不知飽,只是三餐時間到就吃,再沒胃口也必須為健康定時定量吞下去!」 我點頭表示同情,但當時其實不太知道他在說什麼。飢餓、進食不都本能嗎﹖何須這樣傷腦筋牽掛﹖ 哪知多年後,我也親身體驗他的痛苦。 職場生涯後期,明明諸事平常,我卻漸漸陷入莫名的厭食狀態,心力交瘁,勉強撐持日常運作。渴望休息,但才躺下,神經卻又一根根豎起,整個人像充飽氣的不倒翁,怎麼壓也無法沉入眠夢之湖。 那時做了健康檢查,也嘗試一些草藥和紓壓物理治療,身體仍堅持「卡鎖」,「無動於衷」,最後只能藉觀呼吸與靜坐稍作安頓,但內心難免困窘恐懼。 困窘的是,連自己身心都不知所措,還一天到晚自以為需要「救國救民」,可不是好滑稽?而想到不知能撐多久,又懷疑有什麼疾病未爆彈,怎能不恐懼? 就這樣,直到與習慣的環境完全切斷,回小村一段時間後,有一天竟不經意聽到飢腸轆轆,如驚聞天籟;入夜倒頭一覺到天明,感覺指尖光滑酥鬆,像麵糰發酵一般。當下心知肚明,在長久斷線後,和內在那個難以言喻的自然法則,如今又悄悄接通了。 三感得兼才快樂 伴隨著那接通而甦醒的,不只是舒服的吃喝拉撒睡,更是一種平靜信心。相對於人生許多的「高級」追求,吃喝拉撒睡似乎很「低俗」,然而,別說拉撒睡,現代人可能因沒了自然而深刻的飢餓,所以連吃喝真正的快樂都難擁有。吃喝的極致是一種滿足感,拉撒的極致是一種清淨感,睡眠的極致是一種融化感,三感得兼,大概就是一個人身體本然的快樂吧!那快樂非金錢能買,有時愈刻意索求愈不可得,身心在其中承蒙安慰與加持,但也在其中面臨貪戀的考驗。 有人說,身體情況好轉主要是因為卸下壓力,但突遭家庭轉折,不得不抽離熟悉的生活軌道,面對變數很多的未來,農忙時還得頂烈日或冒風雨下田,這小村媳婦一點也不比都市白領輕鬆。 我想,其實是因為單純規律的家事取代了複雜多變的職務,日出勞作日入休止取代了沒完沒了的動腦策畫,晴空豔陽下大汗淋漓取代了樓房冷氣裡的涕泗涓滴,可以慢慢依隨自己內在節奏,不再汲汲應和外界步調;或者因為,基於童年農家歲月,我骨子裡本是鄉下野人,回小村其實如魚得水。 原來生活連結土地,起居順服自然,「生命還原工程」便會在默默中啟動。人一回歸簡單狀態,所有自我膨脹會開始「消風」,便發現生存所需其實只有一點點,且很容易就到達滿足界線,此外,其他一切鼓動我們窮追不捨、似永無止境的欲望大都人造、非自然,即使賦予再高尚的意義、再輝煌的名堂,終究仍是為別人揮霍的花絮,苦果還得自己消受。 小村當然並非完美天堂,甚至對時下青壯年來說,還可能是埋沒雄心與競爭力的地獄;然而,她來得不早也不晚,正在我對青春鬥志、職業理想、都市生活和浮誇浪費的世風都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她以毫不遮掩的偏僻落後,和無從猶豫的單純樸素,為我指引一個「柳暗花明」的新路標,讓我有勇氣對過去忘失自然法則的種種鬧劇說,夠了!到此為止吧! 就以小村為起點,這人生下半場正對我展開一條重新回家的路。 (摘自《小村物語》,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夏瑞紅 一個相信人生只是修道旅程的女子;曾服務於雜誌報紙二十五年,擔任記者、主編,也曾任文教基金會及禪修基金會執行長、董事等職。目前退休於農村,嚮往盡可能自給自足的生活實驗。 前一篇文章 抓住神隨 活出生命更勝思考生命 下一篇文章 文學賞讀 憂心兒子誤入歧途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4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認識身體】臭皮囊【透視親子關係】在責任和歉疚感之間【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