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學院開設尊嚴療法新課程,醫學生進入安寧病房裡,學習與末期患者溝通。圖/修瑞瑩
【本報台南訊】「看你嚥下最後一口氣,我只有深深感謝」,成大醫學院開闢尊嚴療法新課程,讓醫學生進入安寧病房陪伴末期病患,一名醫學生在陪伴患者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後,寫下心中滿滿感謝。
由於病房裡都是末期患者,病人多數情況不佳、家屬情緒也很低落,學生進入安寧病房,往往不受歡迎,雖然病房裡有義工、宗教師及醫護人員陪同,要跨出第一步仍很困難,學生們都想盡辦法「破冰」。
病塌前籌辦婚禮
醫學生簡凱倫在課程中,陪伴的是癌末的五十多歲女性患者,由同居人照顧,一開始兩人並不理會她,後來發現兩人都愛唱歌,大家一起唱而培養出共同話題,慢慢才了解兩人雖然在一起多年,育有子女卻沒有結婚,成為兩人心中最大遺憾,後來與其子女一起在病榻前籌辦婚禮,完成人生最後願望。
之後病情快速惡化,她描述接到患者病危消息時,飯吃到一半,丟下筷子就奔回醫院,在患者臨終時止不住淚水,「真正與死亡這麼靠近」,雖然只有短短相處,但患者用生命教導她的,一輩子不會忘記!覺得課程非常有意義。
醫學生張祐寧訪談的則是一名癌末的老爺爺,一開始一樣是相對無語,後來知道老爺爺喜歡京劇,特別是「趙氏孤兒」等戲碼,詢問爺爺為何喜歡,兩人才打開話閘,體認到爺爺一生堅守著忠誠與正義,就好像趙氏孤兒裡的程嬰,為了保住孤兒,不惜以自己的兒子代替被殺死。
張祐寧認為,在訪談中,爺爺經由一生回顧,肯定自己的信念,認為沒有白活,「守住該守住的」,而對他來說則是一種震撼,「還有人堅守這些」,爺爺留給他的身教,是寶貴經驗。
多給病患一點時間
成大安寧病房醫師邱威鑫表示,病房裡的末期病人,每位都有一段精采的生命故事,對即將進入臨床成為正式醫師的醫學生來說,與病患接觸的心得,是醫療課程之外、重要的生命課程。
邱威鑫認為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之下,醫師想要花多一點的時間陪伴病人、傾聽病人的話語,都有困難,但有些醫學生因為這項課程,甚至還陪著病人嚥下最後一口氣,「一般醫師不會有機會送病人最後一程」,都是一生難得的經驗。
邱威鑫表示,雖然課程時間不長,但一段與病人間的美好回憶,相信會在學生心中埋下種子,朝向成為良醫的目標邁進,「未來醫生如果願意多給病患一點時間,傾聽病人的話語,課程就值得」。
一手打造國內安寧照護的成大退休教授趙可式,對這項課程相當贊同,認為可以讓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前,實際接觸病人,學習當一名好醫師,表示目前只有成大開設這項課程,未來可以推廣到其他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