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14 人間佛教在泰國 記者/杜憲昌 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2016.06.08 語音朗讀 56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與泰國佛教界向來有良好互動往來。圖為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中)率領僧信二眾前往泰國代理僧王頌德帕普塔詹尊者追悼會致意,南北傳佛教僧信二眾合照。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泰國佛光山泰華寺鳥瞰示意圖,目前正在興建中。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八關齋戒。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朝山禮佛。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慈善服務─泰國佛光人探訪帕他雅孤兒院。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資深佛光人余聲清(中)、余劉素卿賢伉儷與曼谷文教中心住持覺機法師。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一九六三年,泰國國王蒲美蓬伉儷蒞台訪問,為了表示兩國的友好,台灣政府隨後也籌組了「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造訪東南亞,並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擔任祕書兼發言人。 訪問團首站來到泰國,受到泰皇及佛教界的熱情接待,這是大師生平首次出訪,也是第一次與南傳佛教接觸,尤其在聽聞僧王第十五世頌德帕桑卡拉查尊者的一席話:「南傳佛教也好,北傳佛教也好,總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信仰中心,所以中泰兩國佛教,不應該有彼此之分。」讓大師深刻感受到泰國對於外來佛教團體的尊重,更加深了要促進南北傳佛教交流與融和的決心,進而奠定之後佛光山與泰國佛教界良好互動的因緣。 南北傳佛教 友好往來互動 一九五○年,泰國和錫蘭共同發起成立國際性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總部設在泰國,而佛光山就曾四度主辦過世佛會的大會。 第一次是一九八八年的第十六屆大會,地點在同年甫落成啟用的美國西來寺,這不僅是第一次在西半球召開的國際佛教會議,更首開海峽兩岸佛教平等交流。 另外三次分別是一九九二年(第十八屆)在台灣佛光山、一九九八年(第二十屆)於澳洲南天寺、二○○六年(第二十三屆)在台灣佛光山本山。 尤其在第十八屆大會中,星雲大師被推選為世佛會永久榮譽會長;第二十一屆大會更贈予大師「佛教最佳貢獻獎」,顯見世佛會對星雲大師的尊崇。 一九九三年,佛光山與泰國法身寺締結為兄弟寺,更開啟了南北傳佛教交流的新頁。 為了加強佛光山在泰國當地弘法的工作,以及深化和南傳佛教的互動與融和,一九九四年,國際佛光會泰國曼谷協會成立;隔年,佛光山曼谷道場正式落成啟用。一九九九年,更在佛光山曼谷道場舉行「泰皇陛下七十二聖壽護國獻燈祈福法會」,恭祝泰皇蒲美蓬七十二歲聖壽。 有了佛光會及佛光山的道場後,佛光山與南傳佛教的往來更加熱絡,人間佛教的弘傳除了在泰國,也陸續在鄰近的南傳佛教國家如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地成立佛光協會。 二○○四年,為慶祝泰國僧王九十華誕,僧王隸屬的法相宗僧團聯合鑄造了十九尊大金佛,贈予全球十九個佛教國家供奉。佛光山是僧王指定為台灣供奉大金佛的聖地;同年八月七日,法宗派皇家各寺院為慶賀星雲大師來台弘法五十周年暨華誕,特別來台致贈佛陀真身舍利,並將金佛贈予佛光山。 二○○六年,佛光山應邀參加皇家天吉寺住持頌德帕仰瓦羅通副僧王九十大壽祈福法會,會中泰國皇家帕貼二公主特別頒贈爵扇,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定和尚等人代表接受,而泰國僧王頌德帕雅納汕瓦拉尊者也以佛陀舍利贈送給佛光山,表示對佛光山於南北傳佛教的交流以及人間佛教為社會貢獻的肯定。 二○○七年,泰國四大宗派代表法宗、大宗、越南僧及華僧派,以及全國佛教局各府局長、宗教學者、信眾等,組成八十六人的參訪團到佛光山訪問、座談,為中泰佛教交流留下重要的歷史紀錄。 泰華寺 國際佛教交流中心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為佛教徒,早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之前,佛教就已盛行多時,並先後傳入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蒲甘佛教及錫蘭佛教,而南傳上座部為其主要信仰。 大師一向重視佛教大小乘、顯密、禪淨之間的融和,並認為南北傳佛教必須共同合作,與時俱進,培養更多人才,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也是未來佛教發展必然的目標與方向,因此佛光山目前在泰國啟建新寺,便以泰中兩國的國名各取一字,命名「泰華寺」,以期許達成南北傳佛教的融和。 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指派他興建大乘佛教研究院,而泰華寺就是大乘佛教學院。「今後大乘佛教學院將與上座部佛教互相融合,弘揚釋迦牟尼佛慈悲智慧的教法,共同造福社會人群。」 泰華寺未來設立的「大乘佛教學院」,除了基本寺廟的信仰功能,更重要是人才的培育。在功能上,未來泰華寺可望成為南北傳佛教交流的國際中心,因為東南亞的南傳佛教以泰國為首,再加上泰國位處東南亞交通航線最大的轉運點,也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所在,許多國際會議及大型的佛教會議都會在摩訶珠拉隆功佛教大學等處召開,預期泰華寺建成後將分擔這樣的責任,作為與南傳佛教交流的長期據點。 當務之急: 培育國際人才 曼谷文教中心住持覺機法師認為,佛光山在泰國的弘法與本土化,當務之急是人才的培訓。泰國雖然是佛教國家,但南傳佛教誦的經文都是巴利文,必須到寺院出家才有機會學習,一般民眾可能在小學、國中學過誦經的課程,但是他們完全不懂經文的意思,一般民眾拜佛、供養出家人,只是希望藉此累積自己的功德;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思想,正可以遞補當地民眾對佛教義理和實踐上的不足。 覺機法師說,曼谷文教中心以開辦基礎佛學和經典導讀課程、讀書會等接引大家認識佛教;另外,為了提升信眾學佛層次,每次舉辦法會、活動,一定會說明法會意涵、佛教儀式或活動的緣由。信眾可以從中印證南傳、北傳佛教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對佛教就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泰國在中南半島算是地緣中心,因此許多周邊國家如緬甸、寮國、馬來西亞等對佛教有興趣的青年,常透過曼谷文教中心與佛光山結緣。前年就有一批緬甸法師透過曼谷文教中心的引介,發心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讀書。」 而泰國也經常有青年到台灣就讀佛學院,若語言能力不足的,則先到馬來西亞東禪佛學院接受中文課程訓練。 另外,在寮國邊境也有一群年輕人在固定時間會聚集共修,他們使用的教材就是大師的著作,唱誦的是佛光山的梵唄,當曼谷文教中心有活動時,也會邀請他們來參與。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佛光山在泰國建寺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提供了包括泰國與及周邊南傳佛教國家有志學習大乘佛法的青年,一個再進修的管道。」 佛光人 如是說 人間佛教 落實生活的佛法 ■「佛光山在泰國的弘法,完全秉持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大宗旨,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包括南傳佛教的寺院及泰國當地民眾,對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精神都是相當推崇。」國際佛光會泰國協會督導余劉素卿如是說。 余劉素卿和同修余聲清居士長年護持佛光山不遺餘力,余居士在泰國僑界聲望很高,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早年他們從台灣到泰國創業,一九九四年星雲大師應邀到泰國法身寺出席奠基典禮,宜蘭台商施皇旭邀請他們去聽大師開示,當時余劉素卿尚未接觸佛教,只是早聞大師的名聲。大師在會中宣布成立泰國協會,並指名由施皇旭出任首任會長,施皇旭則推薦她擔任副會長,因此和佛光山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余劉素卿說,以前在台灣跟著媽媽、阿嬤拿香拜拜,以為那就是佛教;到了泰國,因為「捧人場」而進入佛光山,直到佛光山在泰國成立道場、與法師接觸,才真正認識佛教。算算成為「真正的」佛教徒已經二十二年,從副會長、會長到督導,堪稱是泰國佛光協會最資深的佛光人。 余劉素卿認為,佛光山在泰國的本土化,語言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極大的誘因。過去泰國政府曾因政治因素禁止華文教育,致使許多華人第二、第三代都不會說中文、看不懂中文字,所以曼谷文教中心就把經文翻譯成泰文,讓信徒也能看得懂。而現在,政府開放並推動中文教育,許多泰國人喜歡藉這個機會來學中文,語言也成為接引信眾的一個契機。 余劉素卿說,二○一一年泰國發生嚴重水患,曼谷文教中心、國際佛光會以及其他國家的別分院發動協助救災、賑災與重建等工作,讓泰國民眾深刻感受到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是一種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佛教,也因而獲得更多人認同並且樂於接近人間佛教。「尤其未來泰華寺落成後,民眾將有更多接近佛光山以及學習和認識佛學義理的機會,相信對本土化會有更大的幫助。」 佛光山泰國道場 泰華寺 Kubon Road (Opposite Soi Kubon 34)Bangchan Klongsamwa Bangkok 10510 Thailand 電話:66(2)9494731 E-mail: fgsthaihua@gmail.com 曼谷文教中心 100/109 32F, Vongcanij Complex, Bldg B Rama 9 Road Bangkok 10320, Thailand 電話:66(2)645 0598 E-mail:bkkfgs@gmail.com 企劃/妙熙 主編/妙傑 記者/杜憲昌 美編/魏芬 校對/覺涵 圖片提供/泰華寺、曼谷文教中心 前一篇文章 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13 人間佛教在韓國 下一篇文章 佛光山開山50週年紀念專題報導15 人間佛教在印度 熱門新聞 01人間社新聞研習營 傳遞真善美2025.07.1602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3環保音樂劇在河邊 光明大學攜手社區演出2025.07.1604【人間行腳】馬蹄踏過2025.07.1605響應跨宗教慈善 多倫多佛光人高空跳傘2025.07.1706【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2025.07.1807日光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祈願孩童平安成長2025.07.1708愛護地球 北海道場健走、淨灘2025.07.1709【人間滋味】午後的微甜時刻2025.07.1610【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年柒月 完成的人生2025年陸月 釋迦多寶並坐像2025伍月 諸法因緣生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人間福報25週年2025年參月 佛陀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