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琰綜合外電報導】大陸「玄奘之路」文化考察隊,在橫越羅布泊完成十五天的考察和拍攝後,八日返回北京。考察隊負責人之一曲向東表示,雖無法直接確定玄奘大師從羅布泊邊緣回歸唐朝國境的具體路線,但從新疆庫爾勒起,考察羅布泊到敦煌沿線佛教的傳播軌跡和人文地理狀況,有助於還原玄奘取經的歷史脈絡,並從絲綢之路的角度觀察玄奘取經的意義。
此次考察活動於九月二十三日在新疆第二大城庫爾勒集合,南下到若羌縣,往東北行,歷時七天,考察了米蘭、樓蘭、龍城雅丹、土垠、三隴沙雅丹、漢玉門關等遺址,十月六日抵達敦煌市區。其中最艱辛的是在樓蘭古城一條十八公里長、充滿虛土溝坎的「魔鬼路段」,與在湖心區堅硬的「搓板路」,每小時以不到十公里的速度前進,舉目盡是綿延不絕的灰褐色鹽殼地面,似乎連飛鳥都難以生存。
對於玄奘大師回歸路線,至今尚存爭議。西元六四四年玄奘到達于闐後,在于闐、鄯善等地官員護送下到敦煌,後返長安。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從于闐到敦煌的行程記述極為簡略,只提到經過「大流沙」,讓隨行專家很難得出明確結論。
新疆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王炳華說,目前只能根據唐初的政治狀況和地理環境,推測玄奘大師可能經故樓蘭、龍堆、三隴沙北頭到唐代玉門關。
新疆樓蘭研究學會副會長何德修認為,玄奘大師不會經過樓蘭,因為在隋代前後此一路線已被廢棄。玄奘應是從米蘭古城走另一個岔路,從紅柳溝到唐代玉門關。但王炳華則認為紅柳溝這條路自然條件惡劣,水源很少,玄奘大師走這條路的可能性很小。
考察隊在羅布泊,巧遇在樓蘭進行調查研究的專家。今年七月,國家文物局以專款約五千一百八十五萬美元,維護絲綢之路新疆段文物。艾民表示,他們計畫和敦煌研究院等合作,以新技術保護絲綢之路新疆段的諸多古城、佛寺和壁畫遺跡,在不影響古蹟原貌的條件下保護、加固夯土城墻、佛塔,以防風雨侵蝕。為預防盜墓者潛入樓蘭遺址,專家建議在遺址周圍安裝感應監控系統,安保人員可以衛星電話通報緊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