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在紐西蘭

記者/葉月琴、杜憲昌 |2016.06.03
4831觀看次
字級
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人間佛教文化節,走入紐西蘭校園推動三好四給,深受學生喜愛。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多年來,紐西蘭佛光山與警政署有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去年五月,紐西蘭警署部毛利與太平洋多元種族事務部「MPES」在北島佛光山舉辦「警署內部組織工作營」,圖為法師及信眾帶領警署人員體驗「茶禪一味」的智慧奧妙。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紐西蘭南島佛光山。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紐西蘭佛光山與地方有良好的互動。圖為住持滿信法師(右四)、南島佛光山監寺覺西法師(右三)、國際佛光會南島協會會長李思嫻等,拜訪基督城警署總部。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紐西蘭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主要由北島、南島兩大島嶼所組成。一九九一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邀前往弘法,看到紐西蘭的靈秀山水,發願將「人間佛教」帶到這片淨土,先是成立國際佛光會北島、南島協會,及後相繼設立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成為當地民眾學佛與心靈成長的最佳處所。

北島協會會址原設在創會會長賴耀森及胞弟賴義明居士的農莊,後因信徒日增以及中文學校的開辦,原場地已不敷使用,乃於一九九七年由黃明泰、蔡素芬夫婦發心捐地四九○○坪,另經市政府協助於馬努考市新開發地段購置六一二○坪,共計一一○二○坪土地,作為建寺基地。在多方善緣成就下,「北島佛光山」終於在二○

○七年十月二日落成啟用,成為奧克蘭最大的佛教道場。

北島佛光山

紐西蘭為多元種族社會,為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尊重,紐西蘭佛光山特別透過紐西蘭警政署的安排,邀請當地原住民毛利族長老,於二○

○七年八月分別為北島、南島佛光山進行祈福儀式,長老並致贈紐西蘭國寶綠玉石予北島、南島佛光山,以示文化交流。

毛利長老在紐西蘭具有崇高地位,這也是紐澳地區有史以來首次毛利長老到佛教寺院舉辦祈福儀式,為佛教在紐西蘭的發展寫下歷史新頁,從此事件更可見紐西蘭佛光山與當地文化和公部門交流互動的和諧與密切。

警署合作

提倡和諧社會

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表示,在人口多元的紐西蘭,警察特別需要借重民間力量來服務民眾,以減少犯罪。而北島佛光山多年來以實際行動支持警察,除每月固定到警署部開會,亦出席社區審訊公聽會,近年佛光人更在警署部舉辦的「認識你的鄰居」活動中擔任翻譯,協助警察人員一起關懷社區,同時傳遞「三好四給」理念,期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方式,降低犯罪率,為社區治安盡一分心力。

值得一提的,警署部因為有紐西蘭佛光山及其他民族團隊的參與互動,於二○一二年紐西蘭公共部門卓越貢獻獎中,連獲三大獎項,頒獎典禮上警署部還特別邀請滿信法師同台領獎。

而滿信法師亦在二○一○年受聘擔任「紐西蘭皇家警察學校終身心靈輔導師」,更是紐西蘭皇家警校有史以來第一位佛教比丘尼輔導師,可謂佛教之光。

滿信法師表示,到目前為止,已有連續三任的紐國警署部部長親自到訪北島佛光山,乃至警署部內部的「組織工作營」,以及其他市府單位的大型會議和活動,也多次專程移至北島佛光山舉辦。警署部督察直言:「到哪裡開會,場地都不是問題。但就是喜歡道場的莊嚴清淨,可以讓同樣的議題、同樣的人,撞擊出不一樣的靈感、提出更好的想法。」

三好四給

人間佛教文化節

為落實星雲大師「寺院學校化」的理念,北島佛光山從二○一四年開始舉辦「三好四給人間佛教文化節」活動,邀請當地中小學帶學生前來戶外教學,透過寺院的人文環境、佛光緣美術館藝術展、禪坐體驗,以及繪畫和寫作比賽等活動,讓孩子從文化交流中了解人間佛教的慈悲智慧與三好四給精神。這項活動每年都吸引逾一千五百名學生參加,許多學生回到校園仍津津樂道,原來佛光山的「三好四給」精神與他們在學校所學習到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人人行三好、四給,警察的工作量即可大量減輕」,因此,佛光人不只要「走出去」道場弘法,更要讓大眾「走進來」,未來將繼續與學校攜手,為淨化人心努力。

另外,北島佛光山每年舉辦的佛誕節活動,都有近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種族的民眾共襄盛舉,也成為奧克蘭最具特色的重點文化節慶之一。

除了浴佛典禮、佛光寶寶祝福禮、素食園遊會、悉達多太子特展,還會邀請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代表以各自的宗教儀式進行祈福祝禱,並有警署部皇家警察合唱團的獻唱,充分展現了宗教和諧與多元文化特色。包括奧克蘭市長、國會議員、馬努考區警署部警監、兩岸駐紐西蘭代表等政府官員,甚至總理John Key都曾親自到場,表達對活動的肯定。

藝術弘法

深受民眾喜愛

為了因應紐西蘭人民重視生活品質的性格,北島、南島佛光山均設有佛光緣美術館,提供民眾藝文欣賞平台。至今館內已舉辦過無數展覽,包括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台灣國寶級藝術家廖天照與吳榮賜等的石雕和木雕作品展。

同時,美術館也會利用多元空間的優勢與當地社區藝術中心合作。例如二○一四年「第八屆河口生態藝術展」,展覽以環保為主題,作品水準相當高,恰與佛教的哲學相契,受到紐西蘭當地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報導還被刊登於紐西蘭《Times》報社的新聞頭條。奧克蘭Howick Uxbridge社區藝術中心展覽負責人Emma Topping受訪時提到:「在清淨舒適的北島佛光山道場,大眾看到作品時,心中會油然升起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正思惟。」簡單數言即清楚道破活動的主旨與用心,更是對北島佛光山的再次肯定。

南島佛光山

一九九一年,國際佛光會南島協會與北島協會同日成立,創會初期以會長古捷廉醫師的處所為會員共修場地,一九九二年買下位於基督城的老舊基督教堂,翻修改建成為佛教寺院,提供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移民共修。後又因信徒日增、空間不敷使用,乃另尋地方建立新道場。經過多年努力,坐落於基督城Riccarton商業區中心的「南島佛光山」終於在二○○六年竣工啟用,南島協會的幹部會員有了推廣會務的新聚點,更加邁力在這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發展人間佛教。

多功能道場 建築會說法

現任監寺覺西法師表示:「南島佛光山以藝術為弘法利器,建築物本身就會說法。」紐西蘭南島佛光山建築設計靈感來自龍門石窟的佛陀與菩薩雕像,希望透過石窟雕刻,讓東方藝術與西方建築在基督城展開一場炫麗的文化交流。同時它更是一棟綠建築,曾獲紐西蘭國家建築獎,以及公益團體The Christchurch Civic Trust 頒發優良建築獎,是一座兼具藝術、文化、教育及共修功能的道場。

宗教融和 慈善利生

南島佛光山每年佛誕節在基督城市中心舉辦浴佛法會,多年來,也成為當地佛教界的年度最大盛事,不僅吸引數千民眾共同參與,包括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團體皆派出代表參加,可說是宗教融和的最佳體現。

南島佛光山除了道場的例行弘法工作,也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尤其二○一一年,基督城發生芮氏規模六.三級大地震,災情相當嚴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第一時間率先捐款十萬紐幣給基督城市政府,紐澳各道場亦同時發動賑災募款。

而同處於災區的南島佛光山,還將滴水坊、美術館等空間開放給來自各地的救援隊伍使用,並積極提供民眾心靈關懷、飲食、醫療等援助。這次的震災,紐西蘭佛光人總動員,帶給災民愛心和溫暖,充分發揮人間佛教「四給」精神,受到當地民眾肯定,因此住持滿信法師於二○一二年十二月榮獲基督城市長Bob Parker 頒發「基督城地震賑災英雄獎」,代表佛光人接受市政府的感謝。

目前在紐西蘭的北島、南島佛光協會,除了有華人分會組織,也有英文分會,並由紐西蘭籍人士擔任會長,他們經常舉辦活動接引當地人了解人間佛教,堪稱佛教本土化的有力推手。

佛光山紐西蘭道場

北島佛光山

16 Stancombe Road, Flat Bush, Manukau 2016, NZ

電話:64(9)2744880

e-mail:nzfgs1@gmail.com

南島佛光山

2 Harakeke St, Riccarton, Christchurch 8011 NZ

電話:64(3)3416276

e-mail:snziba@xtra.co.nz

企劃/妙熙 主編/妙傑 記者/葉月琴、杜憲昌 美編/魏芬 校對/覺涵 圖片提供/紐西蘭北島佛光山、南島佛光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