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竟茗(中)捨不得離開苗栗永貞國小的同學,即使已從苗栗搬到桃園居住,仍每天搭火車到苗栗上學。圖/翁浩然
廖竟茗(中)捨不得離開苗栗永貞國小的同學,即使已從苗栗搬到桃園居住,仍每天搭火車到苗栗上學。圖/翁浩然
【本報苗栗訊】苗栗縣永貞國小六年級學生廖竟茗去年從苗栗搬到桃園生活,但他想與同學一起畢業,不想轉學,去年九月起每天從桃園中壢搭火車到苗栗頭份上學,往返一百二十公里,幾個月下來通學里程數超過二萬公里,同學和老師都被他的毅力感動。
剛開始校方考量安全,希望廖竟茗轉到桃園就讀,但他和老師、同學感情好,更想與同學一起畢業,雖然每天通學很累,也不想轉學,「就是捨不得離開這群好同學!」
廖竟茗父母離異,原本跟父親住在苗栗竹南,去年父親病逝後,他改由母親照顧,得搬到桃園居住。他與母親溝通,爭取留在永貞國小完成學業,母親尊重他的選擇,並請親戚幫忙安排他住在中壢火車站附近。
廖竟茗每天早上在中壢站搭五時四十八分的區間車,六時五十四分抵竹南站,趕在七時前到學校。同學問他為什麼不搭晚一點的莒光號,可以多睡一會兒,廖竟茗說,區間車八十五元,莒光號要一百零二元,差十七元,「每天就可省下三十四塊」,減輕母親負擔。
獨自搭車被誤會逃學
這段奔波的日子發生不少故事,例如上學期開學時,他天還沒亮就獨自背著書包到中壢搭車,被鐵路警察懷疑是逃學或走失,沒人相信他要去頭份上學。他被帶到站長室,台鐵聯絡學校後才化解誤會。現在,廖竟茗每天上學都會跟站務人員互道早安。
班導師王佩婷說,廖竟茗天天長途通學,絲毫未影響課業,努力維持班上前三名,「前三名可拿到獎學金,這孩子很懂事」。王佩婷說,廖竟茗在音樂及運動方面也有優秀表現,而且樂於助人;老師擔心他早起太累、要他退出交通隊時他還不捨,只好改讓他擔任糾察隊員,但他仍是七點到校,很有榮譽感。
廖竟茗說,當初得知要搬到桃園、必須轉學時很難受,因為實在不想和相處五年的師長、朋友分離;而且當時他參加的陶直笛隊準備出賽,他不希望與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白費。他最後如願留下,還獲得縣賽直笛組特優獎、陶笛組優等獎,他說:「非常開心。」
還想留在苗栗念國中
雖然每天得花至少三小時通學,但擁有開心的校園生活,廖竟茗並不覺得辛苦。他很感謝母親、師長的支持與幫助,「如果可以,我想留下來讀頭份國中!」
「孩子愛學校,把他趕走對嗎?」永貞國小訓導主任彭仁星說,師長被廖竟茗的堅持感動,協助他圓夢,到中壢確認他的寄宿環境安全無虞,也到中壢、竹南車站請站務人員留意孩子安全。
同學張政偉說,自己個性內向,但與廖竟茗卻能談天說地、互相指導,知道對方將一起畢業時很開心。同學張浩峰與廖竟茗在相同的早掃區域,且同是陶直笛隊員,平常會談論社會大事、切磋笛藝,演奏默契佳,有不少美好回憶;他說,得知廖竟茗能一起參加縣賽時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