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者陳玉峯(右)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與孩子暢談地球生態,從台灣的一草一木看世界、啟發心靈。圖/蔡維斌
【本報雲林訊】在九二一災區瓦礫堆中救回一隻生病的貓「黑糖」,陪伴紀錄片導演黃淑梅十多年創作的孤單歲月,等不及片子殺青,「黑糖」走了,像山林一片片凋零落葉,繼續芬芳母土……。
影片《給親愛的孩子》就是這樣完成的,昨天在口湖鄉椬梧國中首映,導演的心情故事搭配生態學者陳玉峯詼諧生動的對話,讓孩子的心全動了起來。
「這是一部發人省思,內化人心的好影片」縣議員林哲凌昨天和地方藝文界人士觀賞後,想起故鄉的土地,一樣也遭受天災人禍摧殘,決定請縣府把這樣優質的環境教材,推廣給全縣學生分享。
《給親愛的孩子》是一部認識台灣土地的紀錄片,導演黃淑梅歷經十五年上山下海,一心想把影片當成「家書」,寄給未來世代的每個孩子。
《給親愛的孩子》紀錄片頭說著:「親愛的孩子,不知遙遠的未來,你們所處的世界會是甚麼樣子?還有和風輕吹、清甜的水可喝嗎?台灣海平面上升、板塊撞擊,會抬升或沉海?不管怎樣,我還是想寫這封信,讓未來的你們知道,現在台灣的模樣!」
黃淑梅昨天對台灣這片土地感性的告白,以及她拍片過程中,從災區救回一隻貓的故事,每個片段心情猶如她片中的每句對白,真實又感人。
她讓一向沉默的「海口囝仔」也啟開心扉,在發表觀後感,也勇於承認對土地的傷害和無知。
「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方法來保護土地…」「什麼是希諾氣(檜木)」學生的感想與疑問,觸動陳玉峯的心,他從台灣檜木說到地球生命的演化,進而談到台灣生態文化的斷層,豐富又有趣,也解開孩子心中疑惑,一場友善土地的對話,都是學生的初體驗,卻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