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五十週年紀念活動中,第二場「話說佛光山」昨天在佛光山如來殿登場,邀集十二位與談者分別從弘法、建築、文學、慈善等面向暢談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因緣,娓娓道出不為人熟知的佛光山創建歷程。
【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佛光山五十週年紀念活動中,第二場「話說佛光山」昨天在佛光山如來殿登場,邀集十二位與談者分別從弘法、建築、文學、慈善等面向暢談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因緣,娓娓道出不為人熟知的佛光山創建歷程。
每段法緣
皆是佛光山重要足跡
昨天的「話說佛光山」由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會長李德全擔任主持人,與談貴賓包括監獄佈教師林清志、三好體育協會會長賴維正、佛光山宜興大覺寺信徒總代表趙元修、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賴義明、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佛光會檀講師周學文、沈雪峰將軍、蕭頂順居士、吳友信居士、孫輝居士、卓春英女士等十二位與談人。
十六歲聆聽大師演講而決定跟隨他學佛的林清志談到,初見大師就留下深刻印象,心想「怎麼會有這麼具威儀的出家人?」因而發願以大師為學習典範,聽完演講當晚就跑到雷音寺上大師的國文課,在大師悉心教導下,他成為第一代佛光青年,跟隨大師到處演講。他笑著說,當年十六歲的他,如今已七十八歲,一路走來收穫良多,他也勉勵大家要一起為佛光山的傳承而努力。
一輩子都在為佛光山蓋道場的蕭頂順是最資深建築師,他談到開山之初是靠著「買一塊地、建一塊地」慢慢創建,早年經費有限無法用水泥,只能用石頭堆疊,每當西北雨降臨, 大師與他以及平和尚就要忙著巡山 ,看有沒有哪裡倒塌 ,很多建築更是靠學生與工人合力完成,展現佛光山長年的「集體創作」精神。對此,星雲大師亦談到,他不懂建築,只能用嘴巴說出心中的道場設計,但蕭居士總能如期完成他想要的樣子。
從石子堆起
集體創作精神扎根
要完成佛光山創建,只有硬體建築還不夠,水源亦亟待解決。為改善用水問題,吳友信談到父親吳大海當年因感佩大師「愚公移山」精神而建水塔、抽水上山,父親認為只是小小付出,大師卻十分感激,不僅將之命名為「大海之水」,還在吳大海往生後派法師協助身後事宜,令吳友信感動不已。
被佛光人稱為「寬爸爸」的賴義明談到讓全家人跟著大師學佛,沒想到因此成就兒子慧寬法師的出家及成立員林講堂、將法水弘揚至中台灣的歡喜因緣。投身股市多年的他感謝大師提點讓他安然度過金融風暴,從中體會到投資佛法、投資佛光山才是穩賺不賠、廣結善緣的最好投資,呼籲大眾一同護持佛教。
「佛光山是我一生的法身慧命之家。」周學文表示,感謝父親周羅漢為他種下菩提種子,成就他擔任檀講師、護持人間佛教的善因好緣。身為知名企業家的趙元修則談到:「從企業眼光來看,大師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不僅良好管理佛光山與僧團,更在世界弘法有成,令人感佩。」
這些年走訪海內外佛光道場的李瑞騰提到,他常在想,長年推動教育、文化不遺餘力的星雲大師應該去當教育部長、文化部長,而超群的管理能力更足以擔任經濟部長。他表示,文字是人際溝通的重要媒介,大師長年以語言、文字弘法利生,其力量足以穿透銅牆鐵壁,他相信已在文字、影像奠立良好根基的佛光山,未來五十年一定會做得更好。
星雲大師開示時特別感謝大家付出,他表示,佛光山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是信徒願力成就,佛光山開山五十年,最感謝的是各位信徒,「有你們才有佛光山」,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力,功德都一樣,都是將歷史留給人間、將教育留給孩子、將智慧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