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佛光山 第三、第四代 共結佛光緣

杜憲昌 |2016.05.15
965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邀請多位貴賓「話說佛光山」。

【記者杜憲昌大樹報導】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落腳高雄大樹開山建寺,至今已屆五十年,長達半世紀的歲月,不管基於信仰,或純為旅遊,鮮少民眾不與佛光山有過接觸,雖然緣分深淺或有不同,但各自的回憶和故事卻都是專屬。時值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特別邀請多位貴賓共同「話說佛光山」,與大眾分享這些專屬的記憶,如此慶祝方式更是別具意義。

「話說佛光山」昨天在藏經樓宗祖堂舉行,由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共同主持,佛光山長老慈莊法師、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鄭石岩教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副總會長趙翠慧、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成大校長蘇慧貞等貴賓共同參與對談。

追隨大師逾六十年的慈莊法師,首先與大家分享其奉派赴美建寺弘法的過程,雖然法師的語氣是一概的平順而輕描淡寫,但隨著陳述的情節想像,仍然還是可以清楚感覺到那一路的艱辛。星雲大師隨後更特別上台為這位慈莊法師加註,大師笑說,慈莊法師以前是蘭陽女中的高材生、學生自治會會長,但其時性格並不具佛性,而六十五年前慈莊法師隨他學佛,雖然聽過講《金剛經》,卻還問他要怎麼學佛教,實在是沒有善根,令他大感失望。但話鋒一轉,大師也提到在台北佛教文化服務處以及其後對弘法工作的戮力,更盛讚如果沒有慈莊法師,恐怕就沒有現在的台灣佛教。

蘇慧貞:

夢這麼大 深植兒時記憶

昨天與談人和佛光山都有頗深淵源,有的甚至早在父祖輩就與大師結了法緣。成大校長蘇慧貞尊翁是台南幫吳修齊助理,因為吳修齊的關係與大師結緣,而蘇慧貞亦因其父關係,在還穿著小裙子時就已在才落成的大悲殿「走跳」。她說,常常父親回去就會提到大師當天又站在哪個角落,跟他們談著未來各種的規畫,所以其父與吳修齊最常出現的這句對話:「這個夢怎麼做這麼大!是要如何才能完成」,讓她記憶最深。

吳伯雄:

遇見大師 父親最大功德

從父親吳鴻麟結識大師開始,吳伯雄家族與佛光山結緣已延續四代。他曾開大師玩笑:「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那到底有沒有錢」,而大師則回應「有佛法就有辦法」,結果,後來印證這在佛光山還真的是屢試不爽。吳伯雄說,當年其父擔任中壢市警民協會理事長,協助大師解決戶口問題,雖然不是刻意,卻因而使大師得有機會為台灣做了如此多的事,「所以父親這一生最大的功德,就是碰上星雲大師」。

在少子化影響,各大學一片缺額招生的情況,佛光大學今年的分發率高居全國第二,更是私校的第一名,校長楊朝祥說,當初許多學校找他出掌校務,但會選擇佛大,主要是大師「傳統書院,現念實踐」的理念,與其一貫想推動的教育方向一致。

楊朝祥:

認同理念 獻身佛大校務而大師認為「百萬人興學」資源來自社會,就應該讓大家共享,所以在各界調漲學費之際,佛大仍是比照國立大學收費,因為大師說不要唯利是圖、不要因小失大,而開放校園供民眾使用,「設備寧願用到壞掉,不願放到爛掉」。

星雲大師也特別感謝所有與談人以及信眾的參與,他說,召集大家來,不是為了讓大家看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佛光山,而是藉這些與談人說的,讓大家知道,這五十年是因為有大家,所以才有佛光山,他除了要向大家表達感謝之外,也希望在未來的五十年,大家還能夠再繼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