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館】 上工治未病 積極的預防醫學

文/杜博文 |2016.05.12
1629觀看次
字級

文/杜博文

中醫養身方法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而現代醫學從消極的治療,已慢慢轉向積極的預防醫學,如何防止疾病的一再發生及減少醫療資源,中醫調理身體的養生之道,民眾接受度漸漸提高了,中醫一向強調「上工治未病」,以下幾點與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是針對飲食、運動、存骨本、泡腳等各方面的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對大家健康想法有所助益。

一、泡腳養身法

古人養身之道「頭部宜冷,足部宜暖」,泡腳可幫助改善睡眠、手腳冰冷及紓壓,故睡前泡腳為佳。利用水的溫熱能量,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減少下肢靜脈區曲張的發生。泡腳水面高度大約腳踝以上二十公分左右,溫度大約在四十度到四十五度左右,並選擇通風之處泡腳,須預防著涼。

天氣乾燥時,泡腳完可擦潤膚霜保濕,若急性扭傷、有傷口或出血、皮膚發炎狀況就暫時先不泡腳。糖尿病患者、老人家、皮膚末梢感覺異常者須特別注意泡腳的時間及溫度。

二、養身宜動、養心宜靜

情緒差是致癌的重大因子,所以發脾氣就是處罰自己。放下手機及電腦網路,每日可閉目養神十分鐘,放鬆眼部肌肉與調整思緒,多聽音樂,放鬆心情、減少心浮氣躁。夜晚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勞及壓力或熬夜,早上起床後先喝點水,稍微稀釋血液,再下來走動。學習放下,凡事不要強求,知足常樂。

三、提早存骨本「鈣」重要

適度運動可增強肌力,預防骨質疏鬆,從食物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如牛奶、鮭魚、豆腐、起士、優格等等,多補充芝麻、水梨、白木耳、黑木耳等膠質,每日接受適度安全的日晒。

喝咖啡,每日勿超過三杯以上,避免吸菸及喝酒都能預防骨本流失,停經後婦女需更加注意。

四、每日運動習慣

勞動不等同運動,真正運動是心靈放鬆自在的,運動增加全身細胞有氧環境,可以補氣使全身循環好。建議至少一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心跳一百三十每分鐘以上,流汗後趕快擦乾,以免受風寒,並適時補充水分。

運動習慣養成須堅持有毅力,可約伴互相鼓勵:慢跑、散步、氣功、八段錦、瑜珈皆有幫助。膝關節退化者或體重過重者,可以散步取代爬山與快跑,泡湯水面不宜超過心臟高度,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冷熱湯交替泡。

五、飲食有節

水果早上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銅,所以早上補充水果的維生素效果好,腸胃不好者水果可以飯後吃,糖尿病患者須注意水果太甜。

平時吃八分飽,並細嚼慢嚥,多吃鹼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海藻等,均衡飲食多吃新鮮食物,少吃醃漬食品及發霉食物,多喝溫水可幫助排毒,少碰冰冷食物,適合何種食物可交由醫師評估體質較為準確。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