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拉美祕魯篇 今日印加子民迷失大勢洪流裡(上)

文/李碧君 |2016.05.09
2362觀看次
字級
婦女從箱子掏出有點霉味的傳統衣裳,猛往我們身上套,替旅人拍照。圖/李碧君
我們站在印加遺址圓形梯田的中央,一起讚頌大地之母,大喊Pachamama。圖/李碧君

編按:

消逝的古文明、魔幻寫實小說、切格瓦拉、探戈還是足球,想到拉美,似近實遠,我們有多少認識?年輕寫作者李碧君跋涉拉丁美洲,以文字和影像記錄一年的旅程,副刊將陸續刊出這系列報導作品。首篇祕魯篇,從政治到語言、觀光到庶民文化,帶領讀者一同瞭望。

祕魯

下午酒吧人聲沸騰,人人目光跟著電視螢幕裡的足球,緊張得不自覺微張嘴巴。播報員似乎不用換氣,除了彈舌R音稍稍拉長,每秒發出十幾個音節緊貼賽事。哥倫比亞足球員步步逼進智利龍門,酒吧嘶叫聲此起彼落,我身旁的祕魯男生,目睹足球衝向繩網,跟著播報員一起仰天長「Goal」了十秒,然後再連珠「Goal」發十五次。「為何不支持鄰國智利?」我們問。「因為我們跟智利鬼是世仇,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祕魯男生喝了一大口啤酒,頭也不回,繼續盯著螢幕。

兩國仇恨,由鳥糞開始。

遲來的領土判決

「關於祕魯和智利領土的爭議,明天海牙國際法庭就會作出判決。」我們在祕魯的老師以高亢的聲音大聲訴說著,在只有一桌兩椅的房間迴盪。老師是大學一年級生,教授外國人西班牙語賺取外快。每談及己國時,驕傲之色,洋溢她黝黑而渾圓的稚氣面孔。

宣判當日,課堂外街道熱鬧如昔,報攤販整齊夾好一份份報刊頭版,「歷史日子」(Día Histórico)醒目字句占據眼瞼。祕魯舉國十分重視跟智利領海劃界爭議的結果,老師自覺有責任跟我這外來客解釋,她先從地理說起:「兩國西面有三萬八千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百多年仍未解決。我們在二○○八年,向海牙國際法庭提出控訴,要求還我們公道。」原來,這片領土紛爭,要追溯至一八七九年爆發的南美太平洋戰爭。

十九世紀中,英國為解決土壤流失所造成的土地貧瘠問題,看中阿塔卡馬(Desierto de Atacama)所蘊含豐富養分的鳥糞,希望藉以改善英國耕種的土壤。鳥糞裡所富含的硝石礦藏,除可作土壤的養分外,還是火藥的重要原料。鳥糞與硝石,吸引撒旦垂涎爭奪此地。玻利維亞、祕魯及智利三國,一直對阿塔卡馬的擁有權曖昧不清,當中安托法加斯塔地區(Antofagasta)本屬玻利維亞所有,智利跟英國合資的硝石公司和玻利維亞本簽訂合同,同意前者開採安托法加斯塔地區,但後來玻利維亞企圖徵稅,惹來智利派兵占領該地。「智利背後老闆其實就是英國」,老師一邊解釋一邊畫著地圖,然後提起鉛筆,狠狠戳了智利幾下。從她的動作可以感受到,這百年來的國仇家恨,伴隨著時間已經盤根錯節的成為南美洲的一大爭議。

當時玻利維亞跟祕魯友好,玻國有難,祕魯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兩國結盟共同對抗智利,形成三個國家的大亂鬥。智利以一擋二,很快的擊破武器裝備破舊的玻利維亞,戰敗的玻國,不但死傷無數,更失去唯一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自此成為內陸國。智利跟祕魯則繼續戰事,但情勢一面倒地對祕魯不利。

「你有到過智利的阿里卡(Arica)嗎?」老師問我們。說得正投入的她未等我們回答,又繼續說下去。阿里卡是兩國的邊境城市,城內小山丘有戰爭遺跡,插了一支碩大無朋的智利國旗:「那支國旗是智利對我們的挑釁。當年烏加特將軍(Alfonso Ugarte,一八四七—一八八○)被智利軍逼上山坡,無路可走,他騎著馬,拿著我國國旗,頭也不回衝向懸崖。他寧為玉碎不為俘虜,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愚蠢的智利人,居然因此插上巨大的智利國旗,羞辱我們的這一段歷史,企圖打擊我們,你說可笑不可笑?」祕魯與智利的這一場硝石戰爭,最後祕魯亦戰敗,一八八三年兩國簽訂《安孔條約》(The Treaty of Ancón),阿塔卡馬歸智利所有,但沒有提及兩國以西領海地區的分配問題,也因此成為百年來,南太平洋懸而未決的重大爭議。

二○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海牙國際法庭宣告仲裁兩國糾紛結果的當日,祕魯阿雷基柏(Arequipa)的武器廣場掛滿紅白紅長身國旗。我藏身當地人群裡,一起盯著臨時搭建的講台大電視,觀看判決直播。看著新聞的播報,宣判結果為:兩國邊境直線向西伸延八十海里,其中二萬一千平方公里判屬祕魯,一萬七千平方公里則歸智利所有。這表面上雖看似祕魯獲益較多,不過智利所得部分海產量豐富,每年漁業收益高達兩億美元。這天祕魯勝得面子,智利也保得漁業收益,可謂皆大歡喜的結果。

上帝的愛有血腥味

智利跟歐美企業關係密切,智利人對此痛心疾首。我以為祕魯人會更憤恨外國勢力的入侵,但沒想到老師她們卻是以更開放的態度接受這一切:二○○六年祕魯跟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美國有三分之二產品,在祕魯享有免關稅優惠,此舉不利本土農工業發展;出口方面,原來早於南美太平洋戰爭前,英國向祕魯購買鳥糞,已在價格上大玩障眼法。當時祕魯政府懵然不知,還以未開採的海鳥糞作英國貸款押金,以填補入不敷出的揮霍生活。累積幾千年的海鳥糞,短短幾年就被刮光買清,「你們不怕歐美企業剝削本土,掏空資源嗎?」我的疑問。看來在老師眼中這個問題是個笑話:「不,我們的資源取之不盡,她們只是開採購買一小部分,不可能拿走我們所有東西。她們需要我們,我們亦需要她們。」鳥糞為祕魯帶來財富,也帶來翻轉貧窮的可能。

的確,祕魯豐厚資源吸引不少外國企業,當中投資以礦業比例最高,高達總數四分一。祕魯是全球銀第一出產國,同時盛產黃金、銅、鋅、錫及鉛等等,最近更發現豐富天然氣。除了礦產和能源資源,農牧方面,薯仔辣椒種類繁多,魚業羊駝數量龐大,祕魯資源,果真可謂無窮無盡。諷刺的是,豐厚資源沒有為祕魯帶來繁華,反而招惹年年攀升的外債數目:二○一四年,已增至五百九十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三成。這個數字的背後,反映著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在奢華之中帶著人性的貪婪。

遙想六百年前,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一四七一—一五四一)獲西班牙查理五世皇帝授權,征服印加帝國。一五三二年,他到達祕魯擺下鴻門宴,邀請印加國王阿達華巴(Atahualpa)共聚晚餐。阿達華巴不疑有詐前來赴約,就這樣當晚被俘虜成為西班牙的階下囚。「上帝的愛有血腥味」,皮薩羅說。就算阿達華巴傾盡財產,支付高達二千八百萬美元的金銀以換取自由,卻仍惹來殺身之禍,難以逃過掠奪者的貪婪。印加人命運從此被改寫,直至今日,祕魯人繼續以資源贖回自由,這片土地一直都是外來勢力所覬覦的。可惜換來的,依然是血腥的愛。(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