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研究員 帶你看森林新面貌 李祖翔 |2016.05.03 語音朗讀 30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雅得工作時的情景。圖/陳雅得提供 能看見夜晚森林及樹冠上的生態,會讓人備感幸福。 圖/陳雅得提供 陳雅得的工作是研究種子跟小苗,必須會認樹。圖/陳雅得提供 走一百公尺又遇瀑布,陳雅得常要高繞、溯溪、攀岩或拋繩攀爬翻越。圖/陳雅得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走進原始森林,陳雅得拿出望遠鏡,觀察目標,抓個大概,然後拋繩,穿越雜亂的樹枝,在離地十五公尺的枝幹開始作業。「好在,樹沒有爛掉,不然性命就交代在這了。」她是森林調查員,一個夢想爬上台灣二十四棵代表性大樹、記錄樹冠層給大眾的女孩,希望人們看到森林的新面貌,對台灣大樹與森林多一點認識。 外文系畢業後,陳雅得到俄國進修,因為喜歡群體、與人交談,選擇了社會學與人類學的領域,三年中,她拜訪過不少地方,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一次打工換宿更踏入了貝加爾湖的森林,整整一個月,跟著環保團體造橋修路,放假也結伴爬山、走森林。 研究森林 看事更全面 回想當時觸動心靈的一刻,她的腦中就浮現畫面:「那裡有片針葉林,四季常青,即使冬天覆蓋著雪,也如夏季般地綠。我們在沒有路徑的樹叢間鑽來鑽去,爬上樹,我看見遼闊無邊際的森林群,範圍足有台灣數百倍。」回台灣後,就一直從事生態相關工作,如帶弱勢團體及學生爬樹、溯溪、攀岩和森林調查。 「森林調查十分嚴謹!每個計畫至少得跑五十年。」她略帶惋惜的說:「也許一輩子都看不到生態的變化。」揪心幾秒,又樂觀的說:「但只要持續有人接手是可以為台灣留下紀錄的。」陳雅得的心很廣,研究森林讓她看事情的角度由窄至寬,從淺入深,愈來愈全面。 調查員每五年要進山蒐集資料、抱每棵大樹、量它們又長了多少,整座林貌就像社會縮影,可以了解一個地域的發展及歷史,她因此迷上見微知著的本事。 不過陳雅得不滿足於此,「樹醫生」的夢想也在等她,她利用時間學「修樹」,從一片森林的測量到近距離為每棵樹把脈、動手術。 有別森林研究,修剪必須評估棲地與健康的狀況,一棵老樹如何修剪、剪多少不會造成永久傷害都是一門學問,「一刀下去或許只要三秒,造成的傷害卻可能無法估量,所以要審慎再審慎。」她說,「哪些部分感染、腐朽了,牽連到其他部位?是否不透氣不透水,讓根長歪了?」都是樹醫生要懂的。 有的樹被人們請到都市,卻只是當成都市綠化的一部分,愛樹人的態度卻不同,他們喜歡和樹對話。陳雅得說,講話對工作有幫助,能集中注意力,因為人在高處容易失去冷靜,一個閃失後果就不堪設想,想到此,她難得說了「很辛苦」的感慨,但也強調喜歡樹的那份心可以讓她產生動力。 探索冒險 為台灣紀錄 森林很迷人,陳雅得說,其實也有恐怖的時候,例如迷路。 有一年她在植物園工作,聽說附近有冰河時期的植物「山毛櫸」,是台灣少數的落葉樹,以為能快去快回,匆匆帶了地圖和指北針就獨自前往,「那裡沒有路徑且人跡罕至,但我太高估自己的判斷。」走著走著,回過神時,霧已濃得看不見路,「快冷靜下來,不然就完了!」她很是驚慌,甚至想狂奔,但經驗提醒她慌不擇路的下場;她先用手機打卡,希望有人能發現她,後來擔心入夜後處境更不利,硬著頭皮依循稜線走向、回憶來時路,經過一番折騰,總算是幸運地回到家。 「但我就是喜歡沒有人去過的森林。」驚險抵不過陳雅得的冒險精神,她專挑沒有明顯路徑的地方去,往往一年才二、三隊登山客走過,有時風大、樹倒就沒了路,她與三五好友,時常帶著地圖找尋中海拔、多森林、植物生長迅速的中級山,最愛去原住民才上得去的區域,她興奮的說:「中間會遇到瀑布、長溪,要高繞、渡河、攀岩或拋繩。」 感受幸福 見立體世界 這項職業的風險除了滿手的傷、可能從頭上砸落的石塊、迷路,還有遭遇虎頭蜂!如果被螫,嚴重過敏卻吊在半空,要先落地、下山才能急救,就會是非常恐怖的事,好在他們都知道如何降低風險。 開心的是,收穫的誘惑總是勝過重重危險,陳雅得在樹冠上看見立體世界,那兒有山蘇、蕨類、蘭花,還有大樹長在大樹上,「根本是多元世界!」有地毯般密覆樹幹的地衣、比手臂還粗的百米藤蔓、蟠踞大喬木上的小喬木群、覓食的猴群和動物的窩,「夜晚宿於離地三十公尺的樹,看著飛鼠從頭上飛過,伴著月光更幸福。」她由衷希望,這些紀錄有天會對人們產生意義。 前一篇文章 用戲偶說故事 永續掌中文化 下一篇文章 體貼揉入設計 打造友善無礙空間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