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日本的中央銀行「日銀」決定實施有史以來第一次負利率政策以後,我接到了不少朋友來電詢問:這是怎麼回事?你把錢存在銀行,難道還要倒貼給銀行利息嗎?
當然不是,我費心的向他們解釋,那是日本各民間銀行把錢存放在央行,央行要收他們百分之零點一的手續費,所以稱作是負百分之零點一利率;而一般銀行對客戶的存款利率,還是維持在正利率,雖然只是百分之零點○○一。
日本人說,這是「小麻雀的淚珠兒」,意指銀行的利息已經是微不足道。靠著銀行利息過活的年金族們無不抱著銀行帳簿嘆息,究竟這是個什麼世界?
黑田東彥被安倍晉三首相禮聘為日銀總裁,為日本的金融掌舵,但是將近三年的時間,他承諾要讓日本從十五年的通縮中脫困以達到通膨率百分之二的目標,卻接連跳票。眼見安倍三支箭中的重點項目「寬鬆金融」受到打擊,逼使他不得不再下重藥,把正利率轉負,就是看你還會不會把錢存在銀行,敢不放寬銀根。
大學裡學的貨幣銀行學告訴我們說,央行利用利率的高低來調整貨幣的供應量,藉以穩定通貨膨脹率,但是教科書上並沒有寫到負利率的情況,那是一種極端不正常的情況。我在一九八○年代到日本留學,從日本最繁榮時代的銀行利率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時代,眼看著九○年代以後的零利率,到現在跌落為負利率,很顯然日本的這失落的二十年,完全處於一個不正常的經濟狀態,經濟學課本上所寫的定律,在日本根本套不上去。
很多人問說:利率調降為負,日幣價值應該要貶,但是日幣最近不貶反升。安倍經濟學的理論,本來就是要讓日幣貶值以刺激出口,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連黑田總裁本人都徒呼負負,誰都看得一頭霧水,結論如何恐怕還要個十年才能看出個名堂。
倒是負利率對日本人生活的影響,已經明顯的顯現。「簞笥預金」現在成了日本的流行語,就是不把金錢存銀行,就放在自家衣櫃的意思,要把錢擺在家裡需要保存的地方,所以現在日本賣得最好的東西就是小型金庫。島忠工務店在調布仙川的店鋪,在負利率實施後,金庫的販賣額是前一個月的一點七倍,因為大家擔心有一天連銀行也都要實施負利率。
百貨公司推出的「友之會」,就好像是標會一樣,每個月固定繳交三千到五萬日圓款項,一年到期之後可以領到十三個月的消費券與點數,換算起來利息高達百分之八,比銀行利息還划算,吸引了家庭主婦趨之若鶩。大旅行社JTB也順勢推出定額儲蓄方案,每個月固定繳交小額費用,滿期時可以換取海外旅行,換算年利達百分之一點五到百分之一點七五,都比銀行的利息要好很多。
其他很多還在繳交住宅貸款的消費者,也急著在這個時候更換他們的房貸契約。一些三十五年以上的長期房貸者,即使解約再換新約,每個月的房貸還可以節省下來一萬日幣,造成了現在銀行解約換約潮。
還有一群被稱為是「渡邊太太」的家庭主婦們,趁著日本負利率的大好機會,大肆活躍於日本外匯市場。她們在早上送走了先生孩子上班上學後,緊盯在電腦畫面上,看著匯市起落而大量買進賣出。據說,這批渡邊太太們每天進出的金額高達數十億美金,也堪稱是支撐起日本經濟的一股大勢力。
負利率對日本不好嗎?也不一定,或許台灣負利率的時代也快來臨了,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