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演奏應像說故事,而不是考試給答案。」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昨登上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獨奏會前,他跟數十名台灣音樂學子對談,鼓勵音樂新鮮人做「拿著火炬的人」,將美好的音樂一代代傳下去(見圖/楊萬雲)。
【本報台北訊】「上台演奏應像說故事,而不是考試給答案。」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昨登上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獨奏會前,他跟數十名台灣音樂學子對談,鼓勵音樂新鮮人做「拿著火炬的人」,將美好的音樂一代代傳下去(見圖/楊萬雲)。
約夏.貝爾一九六七年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十八歲便錄製小提琴唱片。他曾被《People》雜誌選為全球五十大最俊美的人,為電影《紅色小提琴》所演奏的配樂,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肯定。他參與的電影音樂還包括〈長路將盡〉、〈聖戰家園〉等。
貝爾父母均為心理學家,他們發現年幼的貝爾,已懂得用橡皮筋纏繞抽屜,用手撥出旋律。四歲時,貝爾收到第一把小提琴,但他並非只專注音樂的神童。他熱衷電玩、熱愛網球,十歲時曾拿到全美青少年網球大賽第四名。直到十二歲,他才決定全心投入音樂。
父母過度關心
反而打壞孩子胃口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然享受音樂,不要強迫他們學音樂。」貝爾感謝擁有熱愛音樂的父母。他們深信孩子應自然享受音樂,即使明白孩子擁有音樂天賦,也不會限制孩子發展其他興趣,總告訴貝爾「我們支持你做任何事。」
父母的包容開放,讓貝爾更熱愛音樂、從不厭煩、質疑自己為什麼要走音樂路。貝爾認為,父母過度的關心和鼓勵,反而會打壞孩子學音樂的胃口。貝爾透露,小時候練習小提琴,練習時間從不超過兩小時,把其他時間放在運動、玩電玩與享受生活。
年近50
仍保有年輕的心
「練習時,你必須想清楚練習的目的,而非機械式重複樂曲。」貝爾告訴學子,練習的目標在於「想清楚音樂是什麼、你想表達什麼」。對他而言,演奏有如「說一個故事」,練習便是「練習怎麼說故事」。
貝爾年近五十歲,外貌還像個大男孩。「不斷學習使我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他表示,到現在仍然認為自己是學生,就算九十歲都會熱愛學習,「這也是為什麼我的內心比實際年輕」。
九一一事件後,紐約幾乎毀滅。貝爾表示,當時許多音樂家在城市各角落舉辦音樂會,讓市民從音樂中得到平靜與重生。「音樂就是這樣神奇的力量。我很開心當音樂家,也希望音樂人繼續用音樂影響他人、讓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