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偉
中國自秦始皇至溥儀遜位止,二千餘年來「宦官」可說是最畸型的產物。歷朝時有宦官亂政的問題,尤以明代東、西兩廠為患最烈。史上雖不乏鄭和、寇連材等對朝廷有貢獻的閹官,但畢竟少之又少。
寇連材,清直隸昌平人,十五歲進宮,在慈禧太后的梳房當小太監。因他聰明伶俐,很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後來又被慈禧太后派往隨侍光緒皇帝,實際上是讓他暗中監視皇帝,刺探動靜。寇連材發現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矛盾很深,光緒有意維新變法,可是慈禧太后卻頑固守舊,處處鉗制,光緒如同傀儡一般。對此,寇連材很是不平,一年後,冠連材被調回慈禧太后身邊管帳。他看慈禧太后恣意揮霍,大興土木深不以為然。
一日早晨,慈禧太后剛剛起床,寇連材跪在床前,淚流滿面哭訴道:「國家危難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老佛爺就是不為祖宗的天下著想,難道不考慮個人的聲譽嗎?為什麼還不顧一切地恣意遊樂呢?這豈不要引起內亂嗎!」慈禧太后見他居然如此大膽數落起自己來了,怒沖沖將寇連材臭罵了一頓,轟了下去,並沒有將他治罪。
但是寇連材並不罷休,五天後,把自己寫好的「條陳」,呈給慈禧太后。他的「條陳」都是人們不敢談論的問題,比如慈禧太后不應攬權,要歸政於皇帝;不應花重金再修圓明園;不能幽禁皇帝等。慈禧太后一見到「條陳」,立刻火冒三丈,當即審問寇連材。
慈禧太后聲色俱厲地說:「大膽的奴才,你不知道祖宗的法制規定,內監不准言政事嗎?」寇連材立即回答:「知道,可是事情緊急,奴才不敢拘於成例了。」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聲嘶力竭地叫喊:「來人哪,把這個狗奴才立即斬首示眾!」寇連材被押赴刑場,面不改色,從容就義,死時年僅十八歲。
他遺下的日記,在他死後廣為流傳,日記揭露了清宮許多祕史,很有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