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水 古道巡禮 文與圖/童言 |2016.04.11 語音朗讀 19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山與水 古道巡禮 圖/童言 山與水 古道巡禮 圖/童言 山與水 古道巡禮 圖/童言 文與圖/童言 從小體力充沛的我,巧遇堪能匹敵、來自台灣後山台東的她,直條條、大剌剌的性格,宛如中央山脈巍峨天然質樸。兩人一搭即合,結伴遊走陽明山各登山步道、魚路和草嶺古道,兩年有餘。 我們尤愛草嶺古道,習慣搭早班自強號在貢寮下車,一路環繞溪澗山林朝南行至大里,在搭回台北火車途中買下福隆便當,作踏青行後的最佳犒賞。 古道沿途散見耕作農田、闊葉林木、筆筒樹,若逢綿綿陰雨,晶瑩的雨珠灑落於筆筒樹蛇形葉柄縫間,狀若魍魎忘卻的淚痕,增添山林縹緲虛無的神祕。我們一邊走,一邊眼觀景致,耳聽蟲鳥唧鳴,口舌談古論今說得熱絡,鼻子偶然嗅出蘊藏空氣中的花草幽香,心靈徜徉無羈,五官並用竟是如此美妙。 當我們順沿緩坡行經「跌死馬橋」、「雄鎮蠻煙」景點,接著「虎」字碑古蹟現身後,三小時多的古道巡禮亦趨尾聲。埡口「虎」字碑附近多風,芒花盛開時節恣意裝飾遍野山谷,尤其迷人。續向前走便抵觀景亭,夏日於此歇腳,涼風徐徐吹拂,晴空下眺望龜山島,為我們最愛的賞景休憩處,然空位難求;僅秋冬風勢特強之際,這座對望太平洋的亭子方顯得寥寂。 草嶺古道感性知性兼備,深深吸引我倆的心,從山區路徑保存的古蹟中,想像歷史河流裡築路技術尚未發達的年代,先民如何一步一腳印,挑擔運送砂岩建材鋪路的墾荒精神,後經日據時代拓寬,乃至現代化重新砌石鋪陳,方有今日古意盎然的風貌。 隨她先嫁為人婦、我後因結婚定居異鄉,相偕同行不知多少次數的草嶺古道,自然變成我對故鄉山水的緬懷。 前一篇文章 生活 剪貼簿 下一篇文章 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1911 彼岸的人:梁啟超與櫟社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異鄉食情】杜蘭小麥代表 義大利麵食異鄉食情 誤會無花果異鄉食情 梨異味別異鄉食情 文藝大黃異鄉食情 椒味萬千5-6月主題花園 理想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