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雄表示,教育者是「園丁」,應開闢園地讓學校變花園,讓孩子自然的學習。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台大退休教授黃武雄昨出席「跨世代教育改革」講座,直言台灣教育只會不停塞東西,讓孩子的主體性萎縮。他建議,學校教育須多一點「留白」,讓孩子自由發展。黃武雄說,教育者是「園丁」,最重要是開闢園地讓學校變花園,「花草是要自己長出來的」。
曾為全人中學教師的謝宗霖,成功爭取到首屆「亞太民主教育年會」(APDEC)今年七月在台舉辦。APDEC昨為年會暖身,舉辦跨世代教改講座,找來二十二年前的四一○教改召集人黃武雄分析台灣教育現況、人本精神等。黃武雄說,台灣教育用錯誤的方式糾正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小孩一來到世界,必須不斷跟世界互動,透過辨識、修正、嘗試錯誤,了解語詞精義,而現在的教育,用組合、分析式的教法,打斷孩子自然的學習,「把孩子教笨了」。
黃武雄說,學校有義務打開人的經驗世界,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他強調,語文跟數學不能放,因為語言、數學要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發展抽象能力,最重要的是,老師不能只想塞滿學生,「留多一點空間,讓孩子自由發展」。
黃武雄回憶,早期發動教改、落實小班小校,是因為發現很多孩子原本快樂成長,一進到學校納入「大班大校」的秩序管理,人生從此變黑白。「升學主義」須改變,讓教學回到教學。
一九八四年出生的謝宗霖就讀森林小學、全人中學共十年,並在全人中學執教四年。謝宗霖說,現在的教育只想把時間填滿,「以為愈忙愈好」,應該利用「留白」,練習跟自己相處。但他坦言,「留白」對大人或小孩都是不容易的事,很多人會不知如何應付、會慌亂。
謝宗霖也點出「翻轉教育」中「傾聽」的重要。他說,人本精神就是人權,「能不能看見彼此」很重要。翻轉教育的重點在於老師能否聽見學生聲音、家長聽見小孩聲音,才不會淪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