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鮭魚返鄉 美將拆4水壩

 |2016.04.08
3882觀看次
字級
鮭魚跳躍越過高坡懸岩。圖/取自John Baxtar《SALMON》一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內政部長朱爾(Sally Jewell)六日簽署重大協議,將拆除四座水壩,讓瀕臨絕種的鮭魚得以在被阻斷近一百年後、重新自由悠游在流經加州和奧勒岡州的克拉馬斯河。

朱爾與加州、奧州州長簽下協議後表示,此舉將造就美國歷來最大的河流復育計畫之一。

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免除農夫和牧場經營者受到水電價格上漲的影響,各方都努力要結束克拉馬斯河盆地長久以來因乾旱嚴重而出現的搶水大戰。

目前,這四座水壩阻隔鮭魚洄游至天然產卵地並破壞水質,包括散播魚類傳染病,也造成藻類大量繁殖。鮭魚是部分美國原住民賴以維生的資源和祭典用品,對他們具有神聖意義。

尤羅克部落領袖詹梭指出:「今年漁獲不足族人所需的半數。這威脅到我們的文化、宗教和經濟生存。」

克拉馬斯盆地近二十年來不斷引發原住民部落、環保人士、農夫和牧場主激烈論戰。

二○○一年,農夫和牧場主獲得的淨水供應大幅縮減。隔年,成年鮭魚大量死亡。原住民部落的鮭魚捕獲數量銳減,休閒和商用漁獲亦同。

新協議有兩大部分,包括承諾持續推動擱置六年的屯墾計畫。除拆除水壩,最初的屯墾區應復育部落土地,並為農夫和牧場主提供更多的水。

這項協議在北加州的克拉馬斯河口簽署,參加簽約儀式的除奧勒岡州長凱特.布朗和加州州長傑瑞.布朗外,還有高階政府官員、部落領袖、保育團體、用水大戶,以及水壩業主PacifiCorp公司。

但這項協議並非人人滿意。保育團體WaterWatch代表麥卡錫指出,拆水壩雖是重大進展,但協議內未明列對農夫和牧場主的各項保證。

克拉馬斯河全長四百零二公里,發源於俄勒岡州的克拉馬斯湖,向西南流入加州北部,然後注入太平洋。這條河哺育著大量魚類和野生動物,是美國西海岸第三大鮭魚通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