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學者馬中珮發現超大黑洞,圖為黑洞模擬圖,並非新發現的超大黑洞。圖/取自NASA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柏克萊加大台裔天文學者馬中珮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宇宙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意外發現一個超級巨大黑洞,顯示超大黑洞可能遠比以前想像的更為普遍。
研究團隊6日在《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說,他們在距地球二億光年外,發現一個質量估計有太陽170億倍的超大黑洞。
柏克萊加大比喻,在宇宙星球密布地區發現巨大黑洞,就像在曼哈坦碰到摩天大樓是預料之事,可是在宇宙的小鎮似乎比較不可能發現這種天體。
馬中珮說,以前發現的超級黑洞都位於星球密布的大銀河系,而這種星系很少見,新發現的超大黑洞位於NGC 1600星系,這種中等大小的星系就遠更普遍。她說,現在的問題是「這是否只是冰山的一角?」
新發現的NGC 1600黑洞距地球近得多,質量估計也遠更精確,在太陽的155億至185億倍之間。對圍繞這個黑洞運行的星球活動進行的追蹤顯示它可能是雙黑洞,馬中珮希望以低頻重力波觀測確定。
超大黑洞的質量約為所在銀河系的0.2%,但NGC 1600黑洞的比率高達2.1%。普通黑洞質量約太陽的幾十倍到幾百倍,超級大黑洞的質量則從太陽的100萬倍到幾十億倍。
這些黑洞通常隱藏在星系中間,其質量非常密集,重力大得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因此根本看不到,只能靠它們對四周星球運行軌道的重力影響,以及它們吞噬宇宙星塵和氣雲,甚至吞噬整個星球,以及噴散殘餘物質的活動來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