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思坊
每間大學都有它的吉祥物,以及印著吉祥物的T恤,供學生或訪客買來當紀念品。我蒐集學院的方式則是參觀他們的校園美術館,一來不花什麼錢,二來沒什麼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鐵鎚美術館(Hammer museum)現代感十足,俐落線條配上大片玻璃,走的是寬敞明亮的城市風格。策展前衛而獨特,霸氣地走在時代的前端,走在裡頭連骨頭都輕快而時尚。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U of Wisconsin, Madison)的Chazen Museum則呈現混搭風,這個角落擺著精緻花雕古董椅,下個角落則掛起具有當代感的玻璃球,轉個彎又是堅硬冷絕的古銅像雕塑室。就像小鎮的整體風格一樣,時間總是多向進行的:緩慢的,快速的,停止的,各據一角,各自安穩。至於密西根大學(U of Michigan, Ann Arbor)的校園美術館,經典沉靜,落落大方,古老的畫作嚴肅地凝視靜靜走過的人。我踏進美術館時,外面正下著大雨,無人清冷的建築像是一座隨時會被浮雲帶走的希臘神廟,再回人間已是百年後。
殘念的是,我的學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卻從來沒有這樣的文化場所:一棟把地方的文化精神存護起來,並且藉由策展規畫,再次讓藝術在當地流轉活絡,最後產生新的文化意義,如此重要的建築。但沒關係,這幾年我學會知足。最終,還是找到了一間又一間散戶般,散落在校園角落的展覽室。它們一點也不顯眼,門總是關著,上面貼著小小的海報,沒有人會注意到。
而後我常在太陽過盛的午後,推開門,走進暗室裡。裡面的工讀生則一次次地被我嚇著,安靜如死墳的空間,彷彿本不該有任何人出現似的。有次展覽會場內什麼都沒有,中間擺張椅子,眼前不斷重複播放著寂寥冰原晨與昏的錄像:風聲極大,冰原從藍紫色變成青白色,經過的雲在冰原上壓出黑色斑點,而後又回歸藍紫一片。我坐在這空無一人的黑暗房間,連看了好幾個小時不斷重複的風景。
而後突然明白,我總是在穿越沙漠,穿越海洋,窗外總是我不喜歡的刺眼陽光,路上常是塞著,心總是燥熱。原來這一切都只是被快轉的膠卷,只為趕著到達這寂靜之地,放下我,讓我停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