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為善」,其實也就是為自己積累德行。
竇燕山,是五代時期的人,出生於富豪人家,年少時常仗著有錢,經常恃才傲物,不僅小心眼,還見死不救。他年到三十,膝下依然無子。有一天,他夢見自己的父親,父親教育他:「你現在這樣為人處世是不對的,應該改過。你要樂善好施,多做好事。」
醒過來後,竇燕山領受了父親的教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濟難扶困,成為一位好人。不久後,他就有了五個兒子。按照傳統的說法,年過三十才有子,幾乎就是中年得子了。竇燕山牢牢記住教訓,嘔心瀝血地去教育這五個孩子,後來三個中了進士,兩個中了舉人。這就是「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由來。
我們常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終其一生的;同時,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竇燕山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原文】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引自《三字經》)
【譯文】竇燕山教子有方,他教養的五個兒子都成才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