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煌會開著食農教育行動專車到校園,教導學生辨識種子。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記得同學第一次播種時,就遇到台北接連下了十六天的雨,種子都泡爛了,之後麻雀也來了……。」參與「咱糧學堂」的台北建國中學老師曾慶玲在紀錄片《進擊的種子》放映會中,和大家分享學生種植的實況。
自二○一一年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共同發起校園的復興國產雜糧運動—「咱糧學堂」。由教師帶領孩子種植小麥、黃豆、黑豆、芝麻、蕎麥等雜糧,展開一場種子與土地的對話,讓孩子理解從種子到糧食是一段多不容易的旅程。參與學校從三十九校逐年增加,今年已高達一百七十八校,累計參與校數近四百所。
全教總特別邀請任教於國小、國中及高中的四位咱糧學堂教師,將他們帶領學生種植雜糧、探討糧食問題,到體認「近土親農」與「友善土地」的核心價值,融入教學歷程,拍成紀錄片《進擊的種子》。
為推廣「咱糧學堂」理念,「喜願共合國」施明煌更設計搭載太陽能面板的「強納森行動號」—食農教育行動專車,開進北中南校園,教導學生辨識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