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發展中的國家而言,都市化是很自然的事,這些年如火如荼進行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緬甸,當然也不例外。在都市裡,工作的薪資較高,醫療、教育的水準及機會都較高較多,自然會吸引流動人口。
聯合國人類居住署緬甸辦公室統計,仰光市人口以每年百分之四的度成長,至二○四○年將會從五百七十萬人,增長為一千一百萬人,大多數均為鄉間到城市求生的人。
緬甸二○○五年將首都遷往中部奈比多,仰光市基礎建設及住房,就一定程度受到忽視。但由於供需關係,仰光市的房地產價格及租金飆升,連貧民窟都無法倖免。
仰光省當局計畫在二○一五至二○一六會計年度,推出一萬零一百六十戶低價公寓,相關官員承認,由於「低價」公寓每戶要價九千美元,貧民區內的人根本無力購買。
社運人士指責政府住屋政策毫無實效,反而用高壓手段對貧民區住民強制驅離,良雅貧民窟就是這麼樣的地方。
良雅貧民窟在蓬萊恩河旁,有上千家茅草、竹枝搭建的房屋,大多數屋面寬僅兩公尺,沒有水管也沒有廁所。貧民窟犯罪情況嚴重,多是犯罪組織魚肉居民,敲詐、勒索生意人。
前聯合國人類居住署阿富汗專員麥可.史林斯比指出,「都市貧窮問題與鄉村很大不同,城市裡,口袋沒錢就活不下去,因為必須付房租、水電費等。在鄉村,還可能以物易物存活,很多東西不用花錢」。
現實情況,農村人不停地往都市移動,特別是近些年通訊器材進步,鄉村的人容易獲得城市各項資訊,更會有往城市移動的衝動,不少人就這樣來到萊恩薩雅的貧民窟,這個貧民窟已有七十萬人。
「全國民主聯盟」此次贏得大選,新政府可能吸引更多外資,也意味著有更多工作機會,農村往都市移民會愈來愈熾烈。幾乎所有的都市發展專家都警告,仰光市並未就貧窮的移民大量湧入,及可能對都市發展帶來的紊亂做好應對準備。
聯合國人類居住署都市計畫專家傑克.芬尼根表示,如果無法對都市化作出適當因應,很可能造成貧民窟大量形成、社會不公、環境惡化,自我封閉社區及都市貧民的後果。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