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寧
好幾個朋友都已升任祖母或外婆,談起對待孫子女的方式卻是各有各的不同「撇步」。
阿鳳認為,做奶奶跟做媽媽不一樣;教養子女絕對是父母親的責任,做祖父母的只需要好好疼他們就好,不需要把管教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否則既可能與兒女使用的方法不相同,也容易引起衝突。
既然堅持「不管教」,阿鳳就努力做個「慈祥好奶奶」,小朋友犯錯,她頂多只會提醒兒子媳婦,絕不會直接插手,更不致去責罰。她所做的,就只是在孩子們哭得淚汪汪時安慰兩句,或是拍拍頭,給他們一個愛的抱抱。
「所以,在我孫子孫女心目中,我這個奶奶最好了;既不會兇人也不會罵人,只會買東西請他們吃、講故事給他們聽。」阿鳳說得可得意了。
小慧卻是個截然不同的例子。據說,她那六個外孫子女天不怕地不怕,就只怕這個當過民意代表的外婆。
幼稚園裡,老師拿小傢伙沒輒時,只要揚言:「好吧,我看我還是打電話給外婆好了。」原本堅持不聽話的孩子立刻告訴老師:「你要我做什麼?我做就是了。」惹得老師也忍不住偷笑。
爸媽嫌孩子太皮時,也會恐嚇小朋友:「好,你不聽話,我只好請阿媽來了。」
這且不說,小慧告訴我們,連么女兒的孩子睡覺前,都是她拿著ipad對著上面的鏡頭數數:「數到五之前一定要上床。」孩子才會乖乖上床。
「妳怎麼這麼厲害?」幾個新科阿媽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請教她可不可以傳授撇步。她也告訴大家:「小孩子一定要在三歲前把規矩建立好,三歲前懂得大人的底線,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以後就好教了。」
「三歲以前?」「是啊,三歲看到老,再大就難教了。」小慧說得斬釘截鐵。
「可是,全丟給祖母,那父母親做什麼呢?」有人提出疑問。小慧則表示:「父母自己能教得好當然好囉,問題就出在現代的父母親大多很忙,沒時間好好管教,只有我這個阿媽出面了。」大家立刻猛點頭。
「小孩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小慧說:「是父親或母親當然好。就怕兩個人都做不到,那就只好我來做惡人了。」
這時,只聽阿津長嘆一口氣:「我看,我還是學阿鳳做個慈祥奶奶比較簡單!」(本專欄每周二見報)